做笔记
导读现在科学发展时代进步了,他与时俱进,带个微型录音机摄像机,弄大家提心吊胆,人心惶惶。只要他在,说话做事都要“正经”。生怕说“错话”做“错事”被“做笔记”,以至影响邻里同事之间的关系。
做笔记,是日常应用文的一种,学生上课要做笔记,看书要做笔记,一般人开会、学习、读书要做笔记,像如今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是要求党员要写几千甚至几万的读书笔记。这足以说明做笔记对学习对工作的重要。
做笔记的作用也因人而异,看书做读书笔记,既有助于我们牢固地掌握、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消化书本知识,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记日记既能够使我们做到时时留意、事事关心,不断地开拓视野,把观察点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提高思维的素质,又可以帮助自己记忆过去的事情。有的人居家过日子也做笔记——记流水帐,精打细算为的是更好地安排生活,规划未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把做笔记用在正事上。有的人整天揣着个小本本,细致入微地记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一只蚂蚁死了,是被踩死,还是被砸死,赫然纸上。尤其喜欢在领导周围打转,捕风捉影,收集整人的“罪证”。“文革”时的造反派就是这样,你开玩笑或不经意的一句“错话”,都可能成为笔记的内容,而这个“笔记”可以让你遭批斗、蹲牛棚、甚至掉脑袋。还有的人做笔记别出心裁。一次,上级领导下乡慰问,对一个老同志说:“你几十年来,扎根农村,勤勤恳恳,为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是个好同志……”这么平常的几句客套话,在这位“老告状户”眼里,却如获至宝,他当即做下“笔记”。几年后,单位实行竞聘上岗,这位老同志因工作能力差落聘了,他却拿出陈年“笔记”做为“护身符”:某年某月某时,在某某地点,某领导说我是“好同志”。领导都对我充分肯定了,口头表扬也要奖励也要加分,况且还是大领导对我的表扬,批评不也有个口头批评吗?“好同志”怎么能落聘?弄得大家啼笑皆非。上级部门还得调查落实。现在科学发展时代进步了,他与时俱进,带个微型录音机摄像机,弄大家提心吊胆,人心惶惶。只要他在,说话做事都要“正经”。生怕说“错话”做“错事”被“做笔记”,以至影响邻里同事之间的关系。
看来,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做笔记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