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故乡的小河――鲍邱河

故乡的小河――鲍邱河

2013-10-23 23:52 作者:无忧无虑 阅读量:37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小河是童年嬉戏的场所,它慷慨的在贫瘠的岁月里补养了人民。“离家20几年了,这条小河令我神思,给我惬意的遐想,成了我回味中的乐趣。”

老家的西面不到200米,有一条小河,叫鲍邱河,这条河流了多少年以及名称的由来无从考证。查过词源,在2000多年以前叫鲍邱水,发源于北京密云,流经密云、三河、大厂、蓟县入蓟运河。

河并不宽,只有不到20米宽,水也不多,只是每年到了夏季发水时才出现滔滔的景象,平日只是涓涓细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因为没有人工的水利工程倒也常年流水不断。

但是这条小河在我的童年却是我嬉戏的乐园。每年夏天不发水的时候,河里较浅的地方水刚刚没过膝盖。中午吃过饭,哥哥带着我拿着个小铝盆下到河里,我在靠近岸边的水利摸田螺,还有河蚌,田螺和河蚌们这时大都躺在浅浅的水里晒太阳,太阳暖暖地照在田螺、河蚌身上,他们伸出触须,在浅水的沙质泥土上慢慢爬行,偶有惊动,他们便把柔软的身体缩回硬壳中,那时正在文革后期,到河里摸田螺、捕鱼的人并不多,大多是一些五、六岁以上,十二、三岁以下的孩子,一个中午用不到一个小时也能摸到大半盆儿,约莫五、六斤重,拿回家用清水淘上几次,洗净他们身上的污泥,再换上清水让他们把吃到里面的污泥吐净,晚上大人收工回家炒过后,就是不错的调剂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没钱,一年每家都吃不上一两次肉,能有田螺吃就很不错了。即使是炒田螺,也不是家家都经常享受的。那时不但粮食紧缺,就是烧火的柴火也是生产队里按工分或是按人头分的,不节省一些一年都不够烧。所以造成田螺、河蚌家族螺丁兴旺,子孙繁盛,也给河边的穷苦百姓提供了年年岁岁享用不绝的口头福。

光是这些还不算鲍邱河的慷慨,每年夏天发水时,河里鱼可多了,水稍稍回落,大人们这时把玉米秸秆用绳子串起来,放在小桥边水流湍急的地方,一些大大小小的鱼儿游到上面挣扎着想要逃掉时,大人们便逮住装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有时一天能逮住几百斤。小的时候晚上聊天时,父亲曾经和我说起他年轻时因为挨饿,他有时在傍晚拿着个铁皮水桶——那时叫洋桶,凫水到河边柳树洞里去捉鲶鱼,鲶鱼在树洞里都是一窝一窝的,不一会儿能逮一铁桶,拿回家当粮食吃。那时因为各种鱼特别多,鲶鱼有的人认为会勾出老病,没人吃。河里除了鱼很多外,甲鱼也不少,夏天发水有时十几只、二十几只排着队在河里游过,水平静的地方他们会停下来休息,赶上中午、下午太阳足,人少,他们还陆陆续续爬到岸边晒盖子。那时人们不知道甲鱼的大补功效,很少有人吃,逮着来大多作为玩具。敲他?a href='/sanwenzhuanti/2009/0607/1180.html'>母亲樱?每菔髦ν彼?烊眉子愕鹱√嶙呕丶摇?br />

游泳是小河带给我们最大的乐趣。那时在河边水流柔缓的地方,我们几个小伙伴搭伴游泳,有时比看谁游得远,有时比潜水,憋口气蹲到水里,从水深处抓上一把污泥。有时仰泳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静静躺在水里。还有的爬到岸边横伸到水里的老柳树叉子上,扑通一下跳到水里。有时帮家里割草累了、热了就脱光衣服跳到河里洗一会儿。

离家20几年了,这条小河令我神思,给我惬意的遐想,成了我回味中的乐趣。

敏敏

相关文章关键词

《故乡的小河――鲍邱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