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洞房 《农村旧风俗之一》
导读“文戏”唱完,“武戏”开场,免不了动手动脚。新娘在这一天是不敢吃喝的。为防出丑,?腰带绾了几个死结,衣服斜襟的扣子也是难以解开的布疙瘩。我所看到的节目有裱天棚,就是新郎舌尖上舔一小块纸,要粘到新娘的上嘴唇上。
闹洞房《农村旧风俗之一》《散文》翟德泽
半个世纪以前,农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那时没有电灯,
没有电视,山里人一年难得看一次电影、一场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谁家娶了新媳妇,闹洞房就成了年轻人的狂欢节。长期积聚的青春激情,找到了发泄的机会。
新娘刚一进洞房,半大小子们就抢先把那新糊的窗户纸撕个净光。年轻人和孩子们一窝蜂涌进洞房,把新娘团团围定,推来搡去,拉扯掏拽要喜糖。新娘急了,掏出口袋里的糖块向空中一撒,引起一阵哄抢。直到把新娘口袋撕破。在婆家嫂子或小姑的竭力保护下,第一个小高潮才算结束。相当于戏台上的折子戏。
闹洞房才是正本大戏。传说新媳妇房里有鬼神,撕窗户纸、闹洞房为的就是驱赶邪气,图个吉利。晚饭后,闹洞房的人就陆续到场了。虽说新媳妇房里没大小,辈分大的、年纪大的以及大姑娘小媳妇们还是有所顾忌,也就在窗外站站,看看热闹。半大小子挤不进去,就算从人缝里钻进去也会被挤出来。闹洞房的主角是年轻的庄稼汉们。有一回,同住一院的叔叔娶媳妇。那是我只有十三四岁,出于好奇,晚上我提前进去站在靠后墙的一张柜桌上,居高临下,算开了一回眼界。
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盘腿坐在炕上,挨炕沿放一小方桌,桌上摆着四碟小菜、几双筷子、一壶酒。新娘身边坐一闹房者当“翻译官”,其实就是教说教唱的“导演”。“翻译官”说一句,新娘要跟着学说一句。如果新娘害羞不说,“翻译官”就得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地催。开场白是四句顺口溜,由“翻译官”教一句,新娘学说一句:
叫声丈夫你且听,
奴家有话把你问:
去年就是正当年,
为何耽搁到如今?!
新郎斤闹房的人挨个敬烟,由新娘划着火柴挨个点,有的人把纸烟叼在嘴上左躲右闪,让新娘点不着,只好划了一根火柴又划一根。有的非让新娘把烟抽着了,再插进他们嘴里,也是左躲右闪地难为新娘。敬酒是由新郎倒满杯,由新娘端着挨个儿喂。然后在小方桌上左右各放三个酒盅,下面两个口对口,上面一个与中间的尾对尾,放成相隔半尺的“酒柱子”。靠桌沿中间一只酒杯上放一根筷子。新郎说一句:起房盖屋先上梁,新娘接一句:叫声众人帮帮忙。然后由新郎新娘用嘴各含筷子的一端,抬着往“酒柱子”上放。配合不好,“酒柱子”就倒了,往往要放好几次。烟酒敬了,小菜吃了,“梁”也上了,便把碟子、小桌撤去。“文戏”开场,以猜谜语、说唱为主。还是由“翻译官”说一句或唱一句,新娘学一句。要是拗着不学,旁边的人就用枕头打新郎的头,新郎赶快求告新娘快学。再不学,几个小伙子就把新娘抬起来,?下去,折腾得新娘受不了了,只好学说学唱。我模糊记得两三个比较文雅的段子。如让新娘学说的:
养儿养个成才的,
不要丢骰子摸牌的。
生女生个会描会剪的,
不要瞅鼻子窝眼的。
再如让新娘学唱的:
正月里来正月正,
我到你家串门门。
你有那个心来我有意,
哎哟哟,
咱两人从此相好哩。
二月里来龙抬头,
心上人头上抹的桂花油。
快让哥哥闻一闻,
哎哟哟,
一直香到心里头。
三月里来桃花开,
五色蝴蝶采蜜来。
采一朵花儿头上戴,
哎哟哟,
问一声哥哥爱不爱?
四月里来四月八,
娘娘庙里把香插。
人家烧香求儿女,
哎哟哟,
咱俩烧香为的啥?
、、、、、、、再比如《五更小调》:
一更里来跳花墙,
跳过花墙找娇娘。
看见妹子在绣房,
手拿细针绣鸳鸯。
二更里来门前站,
叫声妹妹把门开。
莫让外人看见了,
快把哥哥引进来。
三更里来进绣房,
进了绣房上牙床。
双手掀开红罗帐,
忽闻一阵桂花香。
四更里来月偏西,
、、、、、、
接下来是几句荤段子,实在没法往下写了,也是新娘羞于启齿的段子。自然要招来一阵大呼小叫的戏闹。
“文戏”唱完,“武戏”开场,免不了动手动脚。新娘在这一天是不敢吃喝的。为防出丑,?腰带绾了几个死结,衣服斜襟的扣子也是难以解开的布疙瘩。我所看到的节目有裱天棚,就是新郎舌尖上舔一小块纸,要粘到新娘的上嘴唇上。还有火车倒挂钩,倒骑驴,张公背张婆。这些都还不难。最难的是摸跳蚤。就是把一两颗豆子从新娘衣服领口塞进去,然后让新郎把手伸进新娘胸脯里摸出来。或者往新郎裤裆里塞颗红枣,逼着新娘摸出来。新郎还勉强能做,最难为情的是新娘。众目睽睽,既不愿做,又不能恼,恼也没用。真是万般无奈,脸红脖粗,忸怩百态,苦笑不得。洞房里的庄稼汉们觉得特别刺激、兴奋、开心。
接下来不知他们要玩什么更荤的花样,似乎“少儿不宜”。像我一样年龄的统统被赶了出来。成年人里三层外三层把洞房围得密不透风。站在院子里,只能听到一声声尖叫和一浪高过一浪的哄笑、、、、、、
作者简介:山西省翼城县桥上镇桥上村退休教师。曾在本省报刊发表过小小说杂文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