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翻苏州天平山
导读:到了住地已经晚上十点多,经打听,哇!我们确实节省了近一少半的路程。我们真争气,自行车也争气,我们都没撒气。洗漱毕,体力得到了恢复,坐在旅馆的沙发上,我们哥俩儿啁着小酒,品着小菜,疲劳惊吓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这苏州来的,美!这趟山翻的,值!这人生插曲,乐!
闲来翻阅旧照,看到了在苏州的影像。闭目回味,记忆深处沉淀的往事渐渐泛起,对比着照片搜索记忆,定睛狠劲儿的加深回忆,有些事情真的聚焦了,尤其是,那次夜翻天平山的经历,越发的清晰起来。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和朋友老沈到苏州办事,虽说是公差,但谁人不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那时候的人们心眼儿小,处事谨小慎微,但这次是诱惑太大了,当时也真是顾不了许多,“慷慨”一次吧,于是,忙里偷闲的逛了一圈儿。
要说苏州,那真是名不虚传。步步皆风景,处处可采风。也不知我们当时怎么想的,租了两辆自行车做为出游工具。早晨,我们兴冲冲的出发了。说来也真是方便,随时可走可停。按照地图的标记,我们走马观花的先后游览了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盘门,虎丘,在唐寅墓小息的时候,我们还绕有兴致品了很好的叫不出名字的茶。那特有的大号玻璃杯,铜壶煮沸的水,还有那熟练有序的操作,冲泡出来的茶汤,养眼入腑,绿中沁黄,清香四溢,杯中茶叶根根竖起沉浮,几朵新鲜的茉莉花漂在水上,不用喝,就够迷人的了。身居北方的我们有幸品到此茶,也是一大幸事。
要说真不容易,出城后郊区的路况就显得差多了,虽说苏州,那时的路还是砂石路居多,坡大的地方我们只能推着自行车走。当时的节气在六七月份,那热,太阳晒的你,汗流浃背不用说,简直……,反正屁股底下没干的时候。好在年轻,有的是力气,唐寅墓喝的一顿香茶,让我们轻松了不少。沿途的美景,水乡的韵味,竹林小息筛荫乘凉的惬意,再听听那路边田间不时传来的吴侬软语,真是一路风景一路情,自行车的轮子转的欢畅。
灵岩山到了,它也叫西施行宫。饥肠辘辘的我们来不及看风景,先在此地吃了一顿很不错的斋饭。饭后流连,观经幢,拜佛堂,听梵音,看诵经,漫步走向灵岩山顶。居高临下,远眺太湖风光,遥看木渎古镇,水天一色渔帆点点,白墙灰瓦飞檐斗拱,那美,那滋润,那痛快。好在那时游人稀落,你可以细细的品,慢慢的看,躺在山顶的大石头上,凉风徐徐,白云飘飘,好一幅神仙自在图。
困意袭来天以过午,兴致所及,我们又不知疲倦的赶到灵岩山西侧,去瞻仰与岳飞齐名的抗金英雄韩世忠墓。回来的路上,忘乎所以的徜徉在清脆欲滴的竹海中,竹林洒清凉,竹海令人醉,刚直婀娜,令人忘却归。
也可能是江南的美景醉人,我们游的有些淡忘了时间观念。在天平山上,我们还在观赏品味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警句时,不觉日头西沉。记得,当时游客散尽,葱茏的天平山静极了,山顶亩大的一盆清泉,水静的象一面镜子,青山倒影水中流苏。
此时我们才想到,离苏州城百多里,怎么回去呢?也许是回城心切,也许是年轻气胜,察勘地图后,我们决定走一个捷径,翻过天平山,直奔苏州城,这样一来,我们最少减少一半路程。
“政策”决定之后,人就是决定因素。天呀,我们每人还有一辆自行车呢,不管它,只能让自行车“骑”我们了。要说山不算太高,但路是太难走了,开始还有踏山的小径,渐渐变成了羊肠小路,最后几乎没有路了。自行车压在身上越走越沉,天是黑灯瞎火我们是气喘吁吁,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脚?着草皮,手把着树枝,亦步亦趋跌跌撞撞,几个跟头数不清的趔趄,一丝恐惧袭来,几许压抑感顿生,没办法,再苦再累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终于,我们到了山顶,在看到苏州城万家灯火一刹那,我们瘫倒在山头上。
上山不易下山更难。连滚带爬的,我们迷迷糊糊走进了山下的一片桑林,好大好大的、黑黢黢一眼望不到边的桑林!完了,我们找不到北了。瞎走烂撞,把个自行车的铃铛按得山响,运气终于来了,我们看到桑林里的灯光啦,遇到救星似地直奔看园的小屋。看园的老人见到我们,先是恐慌后是惊诧,稍事冲着我们摆手不停。越着急越上火,几番来去得知,原来老人听不懂普通话,我们急,他也急。这普通话,在堂堂苏州天堂之地,居然也有不灵的时候,唉。
吉人自有天像。关键时刻,一声银铃般的喊声传来:“爷爷!”,声停人至,老人的孙女来了,真得是救星来了。小女孩看上去聪慧可爱,会听会讲普通话,经过指点,我们千恩万谢,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走上了路,一条直奔苏州城的路。这路,自行车骑在上面显得那么轻巧,从心眼儿里感到,这是从未有过的平坦的康庄大道。
到了住地已经晚上十点多,经打听,哇!我们确实节省了近一少半的路程。我们真争气,自行车也争气,我们都没撒气。洗漱毕,体力得到了恢复,坐在旅馆的沙发上,我们哥俩儿啁着小酒,品着小菜,疲劳惊吓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这苏州来的,美!这趟山翻的,值!这人生插曲,乐!
田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