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相亲冲撞红线引公愤
导读在越来越提倡改善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控制人们在物欲横流环境里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的观念很重要。贪念往往是罪恶的开始,而过度的贪婪则是罪恶的根源。
今年以来,一些电视台上星频道开办了一些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这些节目为适婚男女青年提供相识和交往机会,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引导功能和服务功能,运作以后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论低俗、行为失检、恶意嘲讽,主持人引导乏力,部分节目放任拜金主义、虚荣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近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对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存在的低俗、造假等倾向进行规范和管理。当前拜金女、富二代等“明星嘉宾”在相亲节目中层出不穷,这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面对道德上急剧溃烂、遍地开花的恶俗相亲节目,娱乐已经越过了道德的边缘,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好在这次主管部门终于亮剑,出手整饬低俗丑陋之风。
在“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回顾与展望”论坛上,敬一丹等名嘴异口同声,齐批目前一些卫视“热播”的相亲节目低俗化倾向。特别是在以江苏《非诚勿扰》、湖南《我们约会吧》、浙江《为爱向前冲》为主要旗手的山呼海啸中,纷纷占据一些卫视的黄金时段,人们在边骂边看、越骂越看的思维惯性中,让那些言语出位、行为古怪、性格偏执的“拜金女”、“炫富男”、“艳照女”们一夜成名,故意将人的劣根性放大、渲染,达到节目收视率走高的目的。这是现代物质充盈下的人际沟通匮乏和“眼球经济”的轰动效应,让眼花缭乱的交友类节目甚嚣尘上的结果。主持人王小丫说道:“现在的相亲节目是在审丑,审丑不能成为制作方式上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把一些不是主流的价值观放大化,我觉得是电视行业的悲哀”。是呀,媒体做节目不能只求收视率,还要自尊,要有责任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
反思荧屏低俗之风盛行的同时,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们应当追求什么样的婚姻和人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向来是美好情感的结晶。夫妻和睦、敬老爱幼,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对待婚姻的个人有追求多种多样的自由。但有一点却是永恒的,那就是幸福的婚姻与人生都离不开高尚的情怀和对人生理想的坚定追求。媒体应做健康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者,有些电视台利用黄金时间推出征婚类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导演一些“雷人雷语”,无非是想赚人眼球,来提高广告收入。不惜为“金钱至上、刺激性强、揭露他人隐私”这种哗众取宠的言论提供平台,这是广大网民所不能接受的。在这些电视节目中宣扬:“你有房、你有车吗,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物质竟成了爱情的主导,把爱情恶俗化了,其“泛滥”已让许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让这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占领舞台流行于社会,节目以牺牲正确的婚恋观为代价来换取媒体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引来了大批观众的质疑和不满。
不可否认,婚姻也需要物质基础,需要情感交流,但更需要两个人性格、个体修养等方面的融合。相亲类节目的初衷是好的,刚开始,为观众展现爱情中纯洁美好的一面,用健康阳光的嘉宾吸引观众,用真诚快乐的游戏感染观众,用完美浪漫的情节感动观众。青年单身男女在节目中各自展出精彩的才艺、在参与健康娱乐游戏的过程中,当发现自己心仪的异性后,就用爱情的誓言大胆表白,流露自己真实的感情。哪知随着时间的延伸,很多节目漫漫就被以金钱至上、低俗的炒作给做歪了。最后变成了大秀场,情景剧。从马诺的宝马论、初夜门到富二代刘云超和人体模特闫凤娇的强势升起,我们都可充分看清这一点。当相亲这类原本服务性的节目,变身成今日的真人秀娱乐,成了搏位出名的平台,成了“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这种低俗价值观放大的公共空间,此种倾向就应该警惕了。
很多网友对规范婚恋节目表示赞成。有网友认为,“相亲节目越来越低俗,已经没有了相亲的味道,很多嘉宾并非来相亲,只是想出名。”这些拜金女、炫富男已经在挑战社会价值观念的底线。我们知道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结合,通过婚姻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婚恋观念。告别了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现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加强调自我、更喜爱张扬。这种观念也渗入他们对婚恋的认识。在婚恋的过程中,新一代青年更加敢于敞开心灵、更加热衷于表达自我、更加主动地去追求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在表达个性的同时,一些青年人的婚恋观念在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个别媒体刻意放大个别人不正确的婚恋观念,这让不少青年人不能树立正确的婚恋和人生观。现在经常把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念放在电视荧屏上来无限放大,表露赤裸裸的拜金欲望,毫无遮拦的人身攻击,对年轻人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具体表现。
面对电视上大谈拜金、享乐的相亲男女,荧屏上相亲节目利用言语犀利出位吸引观众“眼球”的收视恶战,在媒体变媒婆,心态却是狼外婆,成就好姻缘是假,提高收视率是真的情况下,中国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报道进行严厉批判。新华社重磅推出了“《电视相亲节目“八宗罪”》的评论文章,痛陈电视相亲节目形式雷同、盲目追求收视、贬损价值观、语言暴力、炒作丑闻绯闻等。为何相亲节目遭遇社会舆论同声讨伐?主要原因是负面影响大。正如丁加勇副教授所说的那样:“在中国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把美貌和金钱当成是婚姻组合的唯一衡量标准”,而现在相亲节目上却到处充斥着赤裸裸的金钱爱情观,颠覆了普适性的文化审美,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负面社会影响不容小觑。
电视节目低俗之风的蔓延,证明某些媒体的社会责任在下滑。大众媒体应是挖掘、表现并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主力军,媒体人更应成为社会的良知,不能从起码的道德底线上退却。正如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样,家庭生活的美好也必须建立在尊重、责任、付出等基础之上。婚姻是个人的大事,也是整个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一个人婚姻的失败对社会影响甚微,但整个婚姻观念的迷失却会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因此,在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人生观过程中,全社会都要承担这个重要责任。对于承担信息传播和价值引导的电视媒体来说,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固然可以成就一台好看的节目,但真正能促进青年人相识、相爱的途径,就是帮助他们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爱、尊重和理解是婚姻牢固的基础,也是一台节目能受公众欢迎和肯定的价值所在。
在越来越提倡改善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控制人们在物欲横流环境里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的观念很重要。贪念往往是罪恶的开始,而过度的贪婪则是罪恶的根源。过去,电视的舆论导向就是起到让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作用。现在媒体追求收视率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能以放弃社会公德为前提,而应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倡导和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正面引导,传递健康阳光、温馨美好的婚恋观。这次整改后,如果还有媒体继续频繁出现挑战人们价值观念的问题、频繁出现低俗的节目内容、频繁用人类本性中丑陋的部分来吸引观众,甚至于用涉性的内容来吸引低龄年轻观众的眼球,这样的媒体官员就应该坚决撤换。
当节目出现低俗化风潮倾向时,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及时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对于如何有效的监管,我认为可以建立电视分级制度。所谓“有了规矩才成方圆”,当有关部门制定出低俗节目标准后,才能在其后的管理中“有法可依”。明确行业规范也有利于电视业遵守相关规则,避免今后再出现冲撞红线的行为。老百姓希望广电总局,要加大执行、曝光和处罚力度,对通知要求贯彻不力、对节目低俗丑陋之风禁而不止有关官员进行问责。切莫只是“纸上谈兵”,把“重拳”演化成“粉拳”。待集体整改风头一过后,在经不注收视率的诱惑下,难免沉渣泛起,卷土又重来。
(2010-06-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