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高山下的花环永远青翠
导读: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记录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懂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是没有前途的。做这个节目的宗旨,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伤心处。看过东方卫视《幸福魔方之真情三十年》这个节目之后,使我脸上挂满了泪花激动不已。在主持人陈蓉对特邀嘉宾大兵的访谈中,通过讲述寻找烈士王发坤的过程,历尽波折三十年后,终于找到了他日夜思念战友的家属。当镜头拉进烈士的妻儿时,我看到的是白发苍苍的烈士遗孀,尽管只有57岁的她,由于生活的艰难,她的相貌看起来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称。烈士的两个儿子王远碧、王远苍受生活环境所迫,没读多少书就过早的出外打工谋生,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好在当年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友们并没有忘记烈士们,都在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的后人。
王发坤是贵州威宁县海拉乡人,本可以不上战场,因为已经退伍。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在组织的动员下,他作为炮兵军官义务反顾地奔赴对越作战的前线,参加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是无情的,王发坤在自己负伤的情况下,为保住战友的生命,推开身边的战友,放弃对自己的救护,战友活下来了,他却因再次负伤而牺牲。这种献身精神,是今天的那些拼命捞钱捞权的人们想象不到的,王发坤牺牲后被授予烈士称号。
肃然起敬的军嫂有情,知道自己的男人长眠在南疆的屏边后,她便一手照顾父母,一手将两个孩子拉扯长大,用烈士的抚恤金偿还了债务,勇敢承担起养老育小的责任,一生没有再嫁。从26岁到57岁,30个年头过去了,依然生活在贫困中。战友有情,退伍后靠修鞋维持生活的赵勇刚,虽然贫穷,但每年都自费去烈士陵园扫墓,30年从未间断。一个很普通的补鞋匠,却有一颗高尚的心灵。镜头中看到他去烈士陵园,在烈士的墓前递烟、倒酒、摆水果,坐下来与长眠的战友说上几句悄悄话,真是感人至深。特别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在烈士牺牲28年后,王发坤的家属才找到烈士的墓地,当地政府以前为何没有通知家属,协助他们去扫墓,而且就连扫墓所用的盘缠,还是向银行贷款而来,叫人听到后很不是滋味,感到齿寒。烈士家属这样的生活困境,怎么能让我们在九泉之下的烈士们安息呢。
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记录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懂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是没有前途的。做这个节目的宗旨,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本次战争中就有一万多名英烈战死沙场,他们为了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葬身南疆。岂能继续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和平环境的参战将士,死了白死、伤了白伤、战了白战?否则今后再有战争,还有多少人愿为党和国家英勇献身呢?我们要厚待英烈的家属,要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要让参战将士血染的风采回荡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这是我们民族的荣耀和骄傲,要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不忘真实历史,要让爱国主义的精神,代代相传,永入史册。对待烈士家属的境遇,我们应该全民关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多去关心一下他们,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不应被遗忘的英雄群体,愿他们生活得好一点。要让人知道爱国是一个美丽的操守,爱国是一种职责,爱国更是一项义务,爱国是全民运动,爱国者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砥柱。
据报道:在云南、广西的烈士陵园里,900多烈士墓中,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家属没有去过,原因就是太穷。有的去了竟然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烈士的家属们贫困到了何种程度可想而知。我们的战友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的,是母亲快哭干的双眼、满头的白发、深夜的哀叹、无尽的思念和困苦的生活。换来的是老妈妈因为没有钱坐车来扫墓,造成的几十年的内疚和自责。以前我看到台儿庄战役的敢死队队长的报道,默默无名,政府根本没有给什么补贴,直到有一天记者采访他公开报道后,旁边的邻居才知道他们那还住着一位老英雄,真是可叹可悲!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呢,不是有优抚条例吗,应该检讨。烈士抚慰金有多少落实了吗?不是发一份烈士证明和一枚勋章就完事大吉了的。别让烈士死不瞑目,别让活着的英雄伤心,别让烈士的父母子女寒心,别让天下的热血男儿们齿寒。
对烈属的关心,这是时代对主旋律的呼唤。对烈属的关注,是政府的责任。我们不能忘记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做好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工作,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烈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巩固和保卫国家的安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国防事业的发展,对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论坛上有网友倡议,建立烈士纪念堂我很赞同。把历次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供奉其中,把烈士的生平、事迹、战死的战斗场景用电子影像展示出来,以供后世敬仰。烈士的父母亲,年迈60岁将由国家供养。烈士的后代,应由国家抚育成才。让全世界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的,不是忘恩负义的民族。一次反击战,保障了中国三十年的和平与安宁,可这是我们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对越作战将士的待遇政策上,应该要和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将士有可比性,至少不低于各地当前的平均生活水平,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相适应,同样是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疆场,生活待遇应该一样,不能相差太大。民政部门要做到安抚好前者、鼓励好后者。
作为退伍军人的代表志诚大兵介绍说:他们原115团参加对越作战,现在幸存的战友还有200多人,在王品端政委、团长刘云华的倡导下,每年自费从16个省市汇集来到云南屏边,深切缅怀烈士英灵,捐资为他们树立纪念碑。他们不忘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情,以高尚的情怀、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做着本该是由政府来完成的义举。他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媒体呼唤全社会。希望生活在富裕和安宁中的人们,对这些曾经最可爱人,而如今却几乎被遗忘的烈士和他们的家属,献出一点爱心。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国魂和军魂。
很多人看过,呈风靡一时的《高山下的花环》这部激动人心的电影,那时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这是作家李存葆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里面的主人公梁三喜的原形,就是王发坤烈士。王发坤烈士与军嫂李金花是全国军人及家属的榜样。可时至今日,我们看到还有很多这样的烈士家属仍然是弱势群体,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为何不能让这些烈士们的家属活得更尊严一点呢?可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大多数烈士已经被人们淡忘了。三十年前的硝烟已经慢慢散去,我们却不能让高山下的花环凋谢在风雨中。光靠网友大兵这些退伍战友的奔走呼喊不能解决脱贫的根本问题。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的政府应该给予这些烈士的家属实行生活保障制。由政府牵头,成立烈士家属抚恤基金会。规定国家福利彩票中心作为主要出资人,广大爱心人士踊跃捐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好让我们烈士的父母们安度晚年。要让世人看到,我们共产党是讲良心的,我们的政府是感恩的,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
好在三十年后,通过前线幸存下来的战友们在媒体上的大力宣传,当地威宁县政府、县民政局和县武装部于去年出资给李金花大嫂家盖了一座新房,配置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其中还有一个大电视机。现在烈士的两个儿子也在老战友的汽车修理厂学习修车技术,将来回家搞个汽车修理门店可以生活无忧。整整30年,烈士的遗孀和后代才过上了安稳和幸福的生活。我是含着泪水完整地观看了这个专题节目。被烈士感动、被烈士的家属感动、被烈士的战友感动。愿逝者安息,生者幸福。烈士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是时代的揩模和代表。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政府可以给烈士家属每年发放祭奠费,对特困烈属应该发放特殊补助金,在有条件的地方,当地政府应尽快让烈士的家属们脱贫。愿高山下的花环永远青翠,愿每一个曾经保家卫国的战友快乐幸福。
(2010-07-0810:48:20)
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