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仙姿神态琅琊榆

仙姿神态琅琊榆

2013-10-22 06:36 作者:张金平 阅读量:41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它不愧为大自然的艺术杰作,个性鲜明,不同于黄山松,也不同于孔庙柏,青石是它生命之本,蓝天是它追求的信念,无须雕琢,便自成仙姿神态,风里雨里,经冬经夏......

秋风秋雨里,车抵皖东滁州。

滁州的山不高,水不长,城市不大,但名气颇响。它的出名,不在于我国历史上有四个开国皇帝(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朱元璋)曾途径这儿或在此屯兵,而在于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这三个在滁州为官的古代文人,在这里发现了山的美,水的媚,城市独特的神韵。滁州的山因欧阳修的散文而增彩,《醉翁亭记》让人领略了琅?山的四季景观以及山间晨昏晦明的变化;滁州的水因韦应物的诗而生光,绝句《滁州西涧》描述了幽寂而有野趣的胜境;滁州的城市因辛弃疾的词而别具风采,出现了“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时不花开”的优美景色。历史与文学,给了滁州独有的骄傲。

我一下车,便走进了一幅古典大写意的山水之中。那青峰、那碧流、那长街鳞次栉比的楼台房舍,那满城绿少黄多的榆、柳、檀、槐全笼在云纱雾帐里,浓如泼墨淡如烟??

行进在弯弯的琅琊古道上,但见空?的秋雨中,古老安谧的琅琊山,依旧闪发着郁郁葱葱的青春的光辉,我如同走进了绿色的梦幻世界:寺前的松柏绿得深沉,池中的睡莲绿得温馨,沿途的琅琊榆绿得高傲,芳草翠竹绿得潇洒??琅琊山这不同层次的绿,是在隐寓生命的强弱、刚柔、晦暗与光辉吗?

瞧那琅琊榆,合抱粗,数米高,直挺挺地耸入云端,七枝八杈潇洒地甩下无数“玉臂”在盘山石砌古道两旁交柯接叶,一碧无穷,浓郁的绿荫象云海簇拥,年年岁岁,朝沐云霞,听百鸟喧鸣;暮卷风涛,为山寺增幽。风雨中更现天然的魅力,仿佛是位刚直高大的强汉,屹立在苍穹下,一副清高不流于俗的英姿,给琅琊山徒添了几分阳刚之气。

初来乍到,以为皖东一带多榆树,一打听方知唯有琅琊山才生长这种榆树。它的神奇它的美,不在于华荫如盖的树冠,也不在于挺拔刚劲的树干,而在于它那盘根错节的根。那根凸起于青石之上,却不是抠着岩缝,而是深植于石板之中,任你如何寻觅,也想象不出它是怎样从石中生长出来的。也许正是由于琅琊榆“咬定顽石不放松”的品性,琅琊青山才造化了琅琊榆的桀骜的风骨!

琅琊榆实在太应该赞美了。它不愧为大自然的艺术杰作,个性鲜明,不同于黄山松,也不同于孔庙柏,青石是它生命之本,蓝天是它追求的信念,无须雕琢,便自成仙姿神态,风里雨里,经冬经夏,一个心思向上、向上。平原草地再肥沃富足,也勾不走它那颗恋石之心。只有在古意诗意浓浓的琅琊山,才有它雄伟而挺拔的形象,神怡洒脱,引人遐想!

相关文章关键词

《仙姿神态琅琊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