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北宋宰相晏殊身世传奇

北宋宰相晏殊身世传奇

2013-10-22 15:50 作者:斯敏宾宾 阅读量:4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如此这般奇遇,好象是老天有意安排的。延昌公不再走了,决定娶张员外的千金小姐为妻,在文港这块风水宝地上结婚生子,安家落户。经双方大人同意,择定黄道吉日,准备迎娶新娘。

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991-1055),祖籍江西抚州临川。关于他的身世,民间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太爷爷文港结亲

晏殊的太爷爷延昌公学识渊博,精通地理舆志,年青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风水专家。延昌公一生云游四海,跋山涉水,遍历全国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抚河边的一个口岸。这时,天色已晚,夜幕降临,远眺波光十色的抚河水面,一边是鱼舟唱晚,一边是归鸟翻飞。由于游历奔波,劳累疲惫,吃罢晚饭,他找了个歇息的地方,躺下便呼噜大睡。熟睡中他做了个梦,梦中有人对他说:“白鹤池中舞,仙人下象棋,有人遇此地,世代着朝衣。”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他睡眼惺松,用凉水洗把脸,继续赶路,来到文港。文港镇以前叫“门家港”,归临川管辖,现属进贤范围。文港地处抚河中下游,水陆交通非常便利,过往行人商贾络绎不绝,是上南昌下抚州的必经之地。

一到文港,他果然看见两只白鹭在文港河面上嬉戏蹦跳,不久又看见两个头上扎着丫髻的放牛娃坐在地上下石棋玩耍。这不正是与梦境相应验吗?莫非这里就是我要找的那个归宿地。

延昌公喜出望外,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罗盘左勘察右测量,测来测去,一个有栋油榨房的地方是风水宝地的中心点。延昌公再仔细察看这栋油榨房,他惊奇地发现:油榨房前面不仅有一口水塘,还有两个低洼的蓄水池,水塘、蓄水池正好和文港河相通。油榨房的后面四、五里远的丘陵地带,正好有五座山峰与油榨房相对峙。这不正应验了东晋风水专家郭璞所说的“前有三坳水,后有五峰望,秀水入明塘,后代出卿相”吗?

经打听,原来这栋油榨房是文港附近张罗村张员外的房子。张员外有良田千亩,家财万贯,是当地有名的大富人;他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他建造这栋油榨房是免费为附近村民提供帮助的。

怎样才能得到这栋油榨房?用钱恐怕是买不到的。就在延昌公十分为难的时候,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向他走了过来。她一见延昌公忽然眼前一亮,不知不觉地停止了脚步,好象他就是自己要挑选的意中郎君。延昌公正值风华正茂,长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举止文质彬彬。他连忙向那女子走去,见那女子长得身材苗条,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皮肤白里透红,情窦初开,心里好不喜欢。他俩面面相觑,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说来也巧,这位漂亮的女子原来就是张员外的掌上明珠。这位千金小姐年方18岁,在此之前,前来求亲说媒的人不计其数,但一个个都被她拒之门外。双方相见,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互赠礼物私定终身。

如此这般奇遇,好象是老天有意安排的。延昌公不再走了,决定娶张员外的千金小姐为妻,在文港这块风水宝地上结婚生子,安家落户。经双方大人同意,择定黄道吉日,准备迎娶新娘。结婚那天,张员外的女儿金不要,银不要,哭着不肯出嫁。问其原因,她说,延昌公虽是官宦子弟,但毕竟是个外乡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舍不得离开父母,跟他飘落在外。我只想要那栋油榨房作为嫁妆陪嫁,今后在文港有个安身落脚的地方。心爱的女儿何况要的是个油榨房,就是要金山银山父母也会给她。张员外是个爽快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当场立字为据,把那栋油榨房送给了女儿。

就这样,延昌公得到了油榨房,并在附近置田耕种,安居乐业,生活过得即舒心又快乐。

立遗嘱沙河定居

转眼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延昌公已经是垂暮老人了。在他临终的时候,把大儿子叫到跟前,说:“我死了之后,把我葬在我睡的床底下,挖到青石板不要再挖了,一定要看到有‘头戴铁帽,鱼上树,马骑人’的人从此经过,才可以下葬。以后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墓地,这里不要再住了,离这里四、五里远的抚河边,有个芦苇洲,那里有沙有河,是个建房安家定居的好地方,以后就叫‘沙河’吧。不出三代,我们晏家就会子孙兴旺,荣华富贵,世代着朝衣。”延昌公叮嘱再三,安然闭目仙逝。

在破土挖穴安葬的那天,请来了八个人负责安葬,当地叫八仙。八仙挖呀挖,怪,挖到了二条白鳝。白鳝是稀世之物,世间少有。八仙不小心,一条被锄锹弄伤了,另一条被抓起放入附近的水潭中,这就是后来传说的“白鳝潭”的来历。“白鳝潭”的位置就在现在文港中学里面。八仙继续挖呀挖,果然挖到了一块青石板,按照嘱咐不要再挖了,要等的就是棺木下葬。时间快到午时,怎么还不见“头戴铁帽,鱼上树,马骑人”的人来呢?八仙等着等着,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出于好奇,八仙偷着撬起那块青石板。?想到刚刚撬开一条缝,就见青石板下面石窖内神光万道,炫人眼目,刹那间,一道寒光好象闪电一般射向天空,“嘣”的一声,一只白鹤飞上了蓝天。八仙再用力撬起青石板,突见里面还有二只白鹤,八仙惊恐万分,吓得连忙盖上青石板,不巧把正又要起飞的第二只白鹤压伤了,所庆幸的是还有一只在窖内完好无损。应验了,后来传说第一只白鹤是王安石,第二只受伤的白鹤是晏锷,第三只?飞出去的白鹤是晏殊。还差点时间,就要到午时了,如果再这样等下去,恐怕就会错过下葬的时辰。谁知,就在八仙准备下葬的刹那间,恰好,有个买锅的汉子,头上顶着一口铁锅;接着,又一个卖鱼的小伙子,手撑着挂着干鱼的树丫,紧接着,又一个木匠师傅,肩上扛着一只木马,由远而近走了过来。就在正午的这个时刻,天上突然雷声巨响,延昌公的墓不知不觉填土合上了。

按照嘱咐,晏殊的爷爷从此带着家人迁往文港沙河建房定居。沙河,确实是个好地方,原来是抚河边上天生的一个堆满了泥沙的芦苇洲,形状像一只大排,吊在抚河岸边,抚河水像一个“之”字绕洲而流。

“神童”晏殊出世

又过了60多年,到了公元991年12月21日那天,有只白鹤飞到晏殊家里的屋顶上,怎么也不着声,怎么也不走。就在当天半夜亥时,天上又一雷声巨响,晏殊出生了,那只白鹤也神奇般地不见了。

晏殊出生3年多,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身材虽然瘦小,但眼睛却炯炯有神。整天要家人抱着。这样一来,累坏了一家子人,也愁得一家子人长嘘短叹,好不烦心。听从了算命先生的话,以为是前世作了孽,今生生了个这样的孩子来讨债,为了消灾免难,晏殊的父亲决定把他抛弃到抚河水边去,是死是活,一切听天由命。于是横着心,忍着痛,背着晏殊往河边走去,走至沙洲上,也许是舍不得的缘故吧,想停下来歇歇再看看可怜的儿子最后一眼。就在这时,晏殊看到沙洲上有很多鸟的脚印,大声地喊:“爸爸,爸爸,你看,这里有好多好多‘个’字。个个个,儿子在爸爸背上驼,子把父当马,父愿子成龙。”晏殊边喊边从爸爸背上跳下来,跑着去数‘个’字。父亲看着晏殊突然会走路,并且拔脚就能跑;听着晏殊会说话,并且出口能成诗,惊喜万分,拉着晏殊的小手一口气跑回到家里。连声说:“祖宗有福,祖宗有福。”为此一家人高兴得不亦乐乎。还特地给他取了个大名叫晏殊。希望他长大以后不同凡响,将来能成大器,光宗耀祖。

晏殊是个“神童”,方圆几百里传开了。

的确,晏殊天资聪颖,3岁的时候能认字,5岁的时候能提诗作对。至今还留传着《题所居道傍白塔》诗:“白塔青松古道西,塔高松矮不能齐,时人莫讶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7岁的时候,已博览群书,“知学问,能文章”,琴棋诗画,样样精通。由于他幼慧早发,诗、赋、论无所不通。

晏殊14岁的那年,张知白在江南做官的时候,得知他和他的弟弟晏颖聪颖过人,才思敏捷,能通经作诗赋,并且还有着过目不忘的超群记忆,认为以后定是国家栋梁之才,极力推荐给朝廷,并与进士千余人一起参加宫廷的考试,晏殊“神气不慑,援笔立就”,晏颖作《宫沼瑞莲赋》“大见称赏”。他俩兄弟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嘉赏,登神童科,赐同进士出身。可惜的是,比晏殊小5岁的弟弟晏颖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发挥才能,在18岁的那年,在家中留下《临蜕遗诗》:“江外三千里,人间十八年。此行谁复见,一鹤上辽天。”溘然长逝。也许是那只受伤的白鳝归西,白鹤上辽天了吧!后来传说晏殊兄弟俩是白鳝转世,白鹤再生。

晏殊从14岁那年起,离开了家乡,从此走上仕途,最后当上了宋仁宗皇帝时期的宰相。他写的《珠玉词》,有妙如珠玑,和婉而明丽,脍炙人口,千古留传,为历代文人所称颂。

相关文章关键词

《北宋宰相晏殊身世传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