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字让我认识李凤坡
响字让我认识李凤坡
----忆凤坡老师
从阜新日报周末上读王聪颖的回忆文章,才知道李凤坡老师已经过世了,我很悲伤,想了很多很多。和诗人李凤坡在一起的日子还那么温馨。
诗人李凤坡很朴实,从不高腔大嗓的说话,跟他在一起,他就像一位和蔼的乡村老者。没有其他文人常有的盛气凌人。认识李凤坡老师是在一九七六年。我这个青涩小子拿着我写的诗稿。就闯到阜新日报社副刊。李老师正坐在桌前编稿。见我进来。客气的给我让座。倒水。我不知所措。心里暖和和的。李老师没将我拒之门外。与我攀谈几句。很仔细的阅起我写的诗来。
过了几天,李老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你写的诗编了发了。你来一趟吧。我当时正在商技校上学。正在太平区光明饭店实习。我就骑着借来的破自行车到了报社。凤坡老师告诉我。我就改了一个字。万里敲鼓万里锣的敲字改成了响字。就是万里响鼓万里锣。一路高唱凯旋歌。一个响字改得好。这个响字让我一生受益。
看见自己写的诗上了报纸。那种美真的太爽了。从那以后我们接触得就多了,有事没事就往李老师那跑。他总会柔声细语的问我又写啥了。接连的为我发了小小说《炉火正红》散文《变》等等。李老师很欣赏我的诗。只是我的诗都不跟形式。有的又过于伤感。他劝我别急于出名,稳稳当当就按你的路子写。早晚会成功。搞速朽诗歌没有用。我记住了他这句话。我仍然写自己的东西。不再写为了紧跟形势而写的那些不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至今我虽然一无所获。下岗回家。也没成作家诗人。但我陶醉在我自己的诗里。就会想起凤坡老师。
李老师很能吸烟,常常一根接一根的抽。我不会抽烟。也没给他买过一盒烟。我和他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院不让吸烟。他受不了就走到外面吸。一场电影他也没咋看。尽抽烟了。
我们在一起吃饭就只有一两次。鸭绿江杂志诗歌编辑诗人陈秀廷来阜新。谢廷宇老先生。凤坡老师。罗萌老师到我家。我那时不会喝酒。我们谈的很高兴。凤坡老师有点喝多了。我把他送回家。我这个毛头小子,不会抽烟。也没给他买过一盒烟。
李老师还住在县里时。我就去过。我是从市里徒步走到阜新县的。很容易就找到他家。李师母不认识我,凤坡老师就喊让他进来。并对李师母说:"别人来了就说我不在。他来了,我啥时都在。"我看见李老师坐在里屋小土炕上。喝着大缸红茶水。在小炕桌上写什么呢。
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李凤坡老师的一个响字让我认识了什么叫诗。朴素的李老师。平易近人的李老师。在他的诗里没沾染过铜臭。和他的为人一样。洁白无暇。他一生都在读诗写诗。写属于自己风格的诗。能和这些前辈们在一起。受益太多。
我永远不会忘记李凤坡老师。愿他老人家在天堂都好!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