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餐桌上的“地沟油”刻不容缓
导读地沟油是顽症,但非不治之症。关键是得有人管。政府要牵头,建立专门的“地沟油”回收、分类、处理系统。大型酒店需要加装油水分离池,从源头上防止“地沟油”流向餐桌。
****报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3月18日中国广播网)。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医学研究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
据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对记者说:“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9名大四学生调查武汉三镇的地沟油生产使用情况证实,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沟油的,因为它价格低廉。这些地沟油最终又回流到餐饮业,从街边小铺到五星级饭店,无一得免。一个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炼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相当于高级白领的收入。
地沟油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它从提取来源分为三类,一是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从化验结果来看,地沟油中主要包含有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它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如果长期低剂量摄入黄曲霉素,患肝癌率大大增加,黄曲霉素还可能引发胃腺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其次还含有甲苯丙醛和磷(来源于餐具洗涤剂),人体一旦食用,将会破坏白血球、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
明明知道地沟油有毒,为什么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公安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在现实中分工变成了分家,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像地沟油问题及其解决,在很多地方没有进入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官员的奖惩体制,因此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三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下发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虽然明确了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但对违反者怎么处罚、处罚程度等,均未做具体规定,从而缺少可操作性。
相关监管机构的失职是一个解释,而商家的不道德也是一个理由。因为地沟油满足了不少人的利益需求:餐饮业贩卖餐厨垃圾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厂家从事提炼地沟油更是利益惊人。最后,商家购买地沟油又可以节省下不少成本。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利益链条,才使得地沟油能够顺利走上餐桌,进入千家万户。地沟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为何监管部门还没有发现而是被学者学生们发现?那是因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体制是环节管理,即分解“农田到餐桌”中的供应链环节来进行分段管理。片段管理一个问题是整个监管的效率提不高,最终导致只有经过悲剧性的“人体检验”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大规模的溯源式查处。国外食品安全事件多为细菌性污染造成,而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有一个显著特点: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为“掺假”造成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特色”。按10顿里面有一顿是有地沟油的比例,算一下,我们从小到大,吃下了多少黄曲霉素?看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年来,癌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了。
地沟油,这个危害食品安全和侵吞人们健康的有毒物质,一直是困绕着人们生活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现在人们谈“油”色变。温总理多次说过,要让人民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如果老百姓每天食用的食用油安全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谈何体面和尊严?面对专家“我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十年时间”的预测,有关部门难道不应当有所惊醒甚至如坐针毡,难道还要让我们的老百姓忍受地沟油十年的侵扰吗?
这几日地沟油经网络媒体暴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今日下发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同时,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及时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采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者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监督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要想彻底解决地沟油的问题,需要在打击非法加工、销售和使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尤其是针对酒楼餐厅做好宣传,并制定政策和法规,规范“地沟油”的管理和使用。采取堵、疏结合,真抓实干。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政策统一收购地沟油,建立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生产体系,促进生物柴油在城市公交运输中广为应用。各地还可制订地方性法规,对平时不用地沟油,表现好的店家给予适当鼓励。对不法地沟油加工、销售和使用者予以严惩。各级工商局执法人员,要加强日常的巡查监管,特别是要加大城乡结合部的巡查力度,消除执法“盲区”,及时发现并查处潜藏在城乡结合部的非法加工、提炼“地沟油”的窝点。对于四处流窜打游击战的黑窝点,工商部门要采取地区间联合执法的方式,让其无处藏身。整治地沟油,要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出了事情问责地方一把手,这样才能改变多头管理背景下的无人管理,转变为多部门协作。
地沟油是顽症,但非不治之症。关键是得有人管。政府要牵头,建立专门的“地沟油”回收、分类、处理系统。大型酒店需要加装油水分离池,从源头上防止“地沟油”流向餐桌。政府对环保利用地沟油这个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使它为人造福。事实上,大小酒楼饭店每天产生的大量食用油废料,是制造生物柴油的最好原料。目前已有一些企业,以此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据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吴创之介绍:这种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的使用效果完全一样,价格也不比一般的汽油高,而且燃烧充分,可大大缓解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他指出,汽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可减少排放50%的二氧化碳、70%的二氧化硫,空气毒性可降低90%。虽然地沟油已不是安全卫生的食用油,但它在工业上可用于制作硬脂酸、脂肪酸,是生产橡胶、肥皂、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用酸碱水溶液作置转换剂。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把地沟油转化为柴油的比率接近90%。缺点是最后的水溶液会有臭味,不容易彻底处理。另外一种就是固体碱转换,转化率能达到95%左右,而且没有污染。与普通的矿物柴油相比,使用这种柴油的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这也合乎我国倡导的低碳经济,一举两得。
地沟油在市场上屡禁不止,给群众的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胁。整治餐桌上的“地沟油”,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地沟油的处罚力度,让那些不法之徒不敢也不愿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从法律上,武汉市人大代表李治楚与10多名人大代表在今年1月份联名提交议案,呼吁政府规范地沟油的管理。他们建议对废弃油脂管理进行地方性法规专项立法,预计此法上半年可能出台。从行动上,各级公安部门有必要如同整治毒品犯罪一般整治地沟油流入餐桌的问题,质检部门要如同整治三聚氰胺一般整治地沟油……只有这样,百姓的饮食健康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民众才敢放心地上餐馆消费。
(2010-03-1914: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