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

2013-10-22 06:46 作者:箫若水 阅读量:21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卡勒德·胡赛尼先生笔下的这种现实,苦涩,令人心痛。里面的人虽在这种现实里纠结着,却依然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哈桑,埃米尔,哈里,以及埃米尔的父亲……每个人都有着感人的地方。作者并没有把我们带入一个苦海的纠缠里,作者笔下的苦催人泪下,使读者咀嚼这种人生残缺的一种凄美,却没有因这种苦产生丝毫厌倦生活的感受。

“为你,千千万万遍。”

每念及这句话,我总能看到哈桑,在黄昏小巷的拐角处。他的右手握成拳状横在胸前,眼睛里坚毅的光射向前方。落陌的夕阳在他身后,把影子拉得长长,印在他的面前。像是每日到哈吉·雅霍清真寺的祈祷一样,虔诚的空气在他身边荡漾。

这句话好似他的诺言,也是上帝对他下的诅咒。这是他能给埃米尔的全部,真诚彻底,不可动摇。

兔唇的哈桑,一个仆人的孩子,浑身的勇敢和执着。他安于自己的命运,却始终相信着自己与少爷埃米尔之间而纯洁坚不可破的友谊。他用心甚至是命守护着这份友谊。浑然忘却,那是少爷,而他只是个仆人的孩子。

喝同一个乳母的奶水;一起坐在树上玩弹弓;一起到田野里读故事,写故事;一起吓跑阿塞夫;一起追逐象征荣耀的风筝……都是一起的,一起快乐无忧着。记忆中的一起,没有主仆,只有你我,只有欢笑和美好。

然而,并不凡事都是一起的。哈桑可以为了给“我”追到蓝色风筝,忍受阿塞夫的凌辱。而“我”终究因为懦弱,无法像他之前,勇敢地扯起弹弓对准阿塞夫的眼保护着我一样,为他挺身而出。“我”只能偷偷背在街巷的一处墙角,窥视哈桑的痛苦,窥视自己的懦弱,以及自己将要背负的罪行。

为了免遭因这次偷窥而受到的良心谴责,“我”设计将哈桑赶走……

为了赎罪,“我”又历经千辛,将哈桑的儿子带出了同他父亲一般的苦难沼泽。并且知道了一个秘密:哈桑与“我”同父异母……

这是一个交织着苦与泪却不失温馨的凄美故事。

(一)现实的法则

同样的父亲,一个住在明亮的广厦,一个却在狭小的寒舍;一个是少爷,一个是仆人;一个是普什图人,有着高贵的血统,一个却来自哈扎拉这个低等民族,受人欺压;一个渴望父亲的满意,一个只忠心耿耿于自己的主人……太多的不同了,这是现实。命运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人生。

而哈桑就是这个现实里的牺牲品。即使在心里认定:埃米尔少爷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无论如何不一样,少爷和仆人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他们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有一样的父亲,可他们出生在不一样的世界里。

但这个执着的哈扎拉兔唇孩子,却一直纯纯的相信:他和埃米尔是朋友,他勇敢地守护他的埃米尔。为他做一切,为他追风筝,为他忍受痛苦,为他千千万万遍。

这种相信,在那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注定他是悲剧,让人心痛的悲剧。而作为埃米尔,终是能为他的怯懦找到合理的理由:他们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先生笔下的这种现实,苦涩,令人心痛。里面的人虽在这种现实里纠结着,却依然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哈桑,埃米尔,哈里,以及埃米尔的父亲……每个人都有着感人的地方。作者并没有把我们带入一个苦海的纠缠里,作者笔下的苦催人泪下,使读者咀嚼这种人生残缺的一种凄美,却没有因这种苦产生丝毫厌倦生活的感受。

(二)人性的法则

人性有着各种缺陷。这种缺陷也注定了我们充满遗憾和悲剧的人生。

埃米尔软弱的性格所承受的良心谴责,酿就了他几十年来心里一直无法摆脱曾经的岁月。如果说哈桑是一个悲剧,那你不得不承认埃米尔过去的生活也是一个悲剧。

人性这样那样的缺陷注定了人生的遗憾和悲剧,所以我们要赎罪。就像埃米尔一样,不是窥视,而是正视自己的罪行。之后他将哈桑的儿子救出苦窖,像曾经和哈桑追风筝一样,将风筝送到索拉博手里,重新燃起索拉博脸上微笑的火焰。

悲剧和遗憾是注定的,我们不能遮掩。坦然面对曾经的罪行,用自己的努力去赎罪。因为还有哈桑的光辉在生活里闪烁,就像那个孩子所相信的一样,我们还有希望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因为有这样追着风筝的人,我们还有希望被救赎。

卡勒德·胡赛尼先生将人性里含着的东西表现得真完备。既有美好的一面,又有残缺的一部分。即使是埃米尔,虽然他是懦弱的,但依然善良充满理想和爱。作者将埃米尔对哈桑有所保留的爱,还有些许嫉妒的心理描写地细腻真实,引人入神。

(三)风筝的寓意

风筝,是执着的信仰。因为哈桑在锲而不舍地追逐它。

风筝,是童年时的梦。因为埃米尔和哈桑一起追风筝的时候,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风筝,是勇敢的象征。因为每年的风筝大赛获得者都是勇者。而哈桑,可是追风筝的好手。

风筝,是曾经的罪行。因为哈桑为了那只风筝受了凌辱,而埃米尔却怯懦地逃开了。

风筝,是赎罪的福音。因为正是在将风筝交到索拉博手里时,那个苦难的孩子脸上才露出了丝丝微笑。这微笑可是宽恕,宽恕了埃米尔的过错。

所以,“我”要追。不在乎周围全是奔跑着的孩子们的尖叫声,我执着得追,像哈桑曾经做的那样。

追眼前的风筝,追哈桑手中的风筝,追心中的风筝。

谢谢卡勒德·胡赛尼,谢谢这种扣人心弦的叙述,谢谢这个凄美感人的故事。

十年磨一剑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