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大娘
导读我常常想,裴大娘一个人住在那冷湾湾里不怕鬼么?我可是想起来就很害怕的呢!我曾担心,裴大娘一个住在那冷湾湾里,要是鬼来了,她可怎么办哦?我不敢往下想。
我的衣胞之地汪家街,村子后半山腰上有一片冢林,很葳蕤。
年复一年,乡亲们像坡地里的庄稼,一茬茬收割,一茬茬生长。收割的乡亲,栖息于这片冢林中,长成一朵蘑菇。其中有朵小小的蘑菇,那就是裴大娘。
裴大娘是一位孤寡老人。
裴大娘这个“裴”子,我不知道应该是哪个“裴”字,想来这应不是她的姓。因为在我们这方圆一带,还没有姓裴的人家。在小山村,像裴大娘这样丢失了自己的名字,丢失了自己历史的女人,不是个别的。
裴大娘是一个让小孩子害怕的老人。
从大人那里听来,裴大娘在六0年,杀了自己的孙儿来吃。我们都不相信。自己的孙儿,她怎么下得了手呢?还有那人肉,她又怎么吃得下去呢?
大人们却说,那可是六0年呢!
六0年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没有经历过,自然不知道,不过,大人们充斥于我们耳边的话,在我们头脑里把六0年描绘得纤毫毕现。我们曾听过这么一个有关六0年的冷笑话:
说是有两亲家,一个到另一个家中去做客,那亲家蒸了碗蛋来招待,这亲家舀了一调羹,一放进嘴里才发现这蛋很烫,他又不好吐出来,只得强咽下去,烫得他双泪直流。他想掩饰,就对亲家说,亲家?,我想起六0年的生活,我眼泪水都出来了。
尽管这样,我们对大人们的话还是不大相信的。因为裴大娘并没承认她杀了自己的孙儿,而是说孙儿是饿死的,她也饿得不行,为了活命,才吃孙儿的肉的。
我们没见裴大娘杀人来吃,但我们见到她杀猫儿来吃,这是她自己喂的猫。
她端一个土碗,碗里盛着猫肉,坐在自家门前的一根矮板凳上,吃得很香。见我们在看,她就从碗里拈一块,问我们吃不吃,我们都“哇”的一声,跑得远远的。打这以后,我们相信裴大娘会杀她的孙儿来吃了,觉得她是个老怪物,见到她,都会躲得远远的。
裴大娘起初是住在生产队新晒坝旁那两间颓败的茅屋里。
我们一般都不会在新晒坝里玩耍(生产队有两个晒坝:新晒坝,老晒坝),只有在“打国”时,才会在她这新晒坝里来跑,不过大家跑到新晒坝时,都会离裴大娘的门口远远的。
不知怎么的,我们对裴大娘是既怕又恨,当麻雀在窝里进入梦乡,我们在晒坝也玩够了,回家走到裴大娘的茅屋后,就捡起小石子来打裴大娘的茅屋。
裴大娘蹒跚着走出屋来,见我们还在打就会大骂我们“狗日的”“短命的”“砍脑壳的”“挨千刀的”“塞炮眼眼儿的”……
我们听到裴大娘恶毒地骂,就像一群正在啄食的麻雀,见到有人追来时,突然惊飞起来,四处逃逸,不过我们在逃逸时,也不会忘了回骂的。
裴大娘心情好的时候,她不再是凶神恶煞,而是笑咪咪地,显得很慈爱,她会叫我们去听她唱歌讲故事。
起初我们怕她,不敢去。她就拿出自己积攒的水果糖来,说是来听的一人一颗。
那时的水果糖可是个稀罕物儿,我们小孩儿都禁受不住这巨大的诱惑,于是,大家都停止了玩耍,聚集在裴大娘身边,听她唱歌讲故事。
裴大娘散发给我们的水果糖都已开始发烊了(化了),裴大娘说,她是把糖放在柜子的麦子里,不然早就化了。我们听裴大娘这么一说,知道她是舍不得吃,专门积攒起来拿给我们吃的,我们便觉得裴大娘没那么可恨的了。
裴大娘所讲的故事,我已全然忘却,我现在还能记得的只有两句歌词:“秋风凉,树叶黄,前方的将士作战忙……”
年幼的我感触很深的是“秋风凉,树叶黄”这句,我想时隔近四十年,我还能记起裴大娘,也许正是这句话。
当时的我听到从裴大娘瘪塌塌的嘴里用苍老的声音唱出这句话来时,就感到有一种很深很深的凄凉,它让我想起裴大娘晚年的境况,让我觉得裴大娘孤苦伶仃的好可怜。
这以后,我们有时见到裴大娘在提水,就去帮她,她如果有糖就会拿糖给我们吃,没有糖,就会一个劲地夸我们是好娃娃。
裴大娘住的这茅屋,没能熬过裴大娘,早裴大娘几年回归了大地,这时的裴大娘只得搬到“公猪场”(公是公家之意,公猪场指生产队的喂猪场)去住了。
“公猪场”修在一个冷湾湾里,这里很是冷清。裴大娘住在“公猪场”后,我们就很少去她那里了。
不过,有了裴大娘住在这里,我们在经过这里时,便不会像先前那样感到害怕的了。有时打猪草从“公猪场”过时,裴大娘便叫我们到她那里去耍,我们如果有时间,也会去耍会儿。
我常常想,裴大娘一个人住在那冷湾湾里不怕鬼么?我可是想起来就很害怕的呢!我曾担心,裴大娘一个住在那冷湾湾里,要是鬼来了,她可怎么办哦?我不敢往下想。
有一次,裴大娘说她头天晚上看见对门牛脑壳坡上有好多火,还有很多人在坡上跑来跑去的,就像我们在晒坝里玩耍一样。
我们在大白天听裴大娘这说,也浑身发麻,头发似乎也立了起来。
我们回去告诉大人,大人们说裴大娘那天晚上所看的是鬼,他们还说凡是能看到鬼的人,一般都活不了多久了。果真没多久,裴大娘就死了,我们吓得没敢去看,因为我们怕看了后做恶梦。
裴大娘死后,她在村后山腰上变成了一朵小小的蘑菇,她的身世融入那朵蘑菇里,渐渐凝聚成一个谜,像夜幕下山坡上凝然不动的岚霭。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