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穆斯林兄弟
导读从乡村走进城市,接触的人很多,有不少是值得我提及的,也是一直让我挂念的。人的一生应该有几个真诚的朋友,安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与穆斯林打交道不多,但有一个穆斯林兄弟我却相当熟悉。这么多年没有见面了,也失去了联系,心里一直总是挂念着。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忙碌奔波,住在同一座城市却难得见面,甚至十几年快二十年都没有见面。
他姓安,父亲是大阿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已经过世十几年了。八四年我调到一家国营商业公司,我们都在公司机关工作,我在教育科,他在党委宣传部,经常见面,时间久了也就熟悉了;他人很豪爽实在,有穆斯林风范。
弟弟那时精神还正常,也经常到我单位找我。安子,我一直都这样称呼他,单位很多人也这样称呼他。安子很喜欢交往,也喜欢喝酒,晚上带上朋友,叫上我和弟弟到烤肉宛吃涮羊肉。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四个人要了不少的羊肉片,一次要十碟,大概要了三次,吃得很尽兴,喝得很尽兴,聊得也很尽兴。
安子住在牛街,我去过他家一次,那是平房的院子;安子家条件不错,有几个住处,这里是一处,有两间平房,后来单位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结婚,安子把房子借给了这个同事,可见安子是很讲情义的。我让安子给弟弟介绍个对象,安子也跑前跑后地帮忙介绍,虽然没有介绍成功,都是安子也是付出了努力的,真是热心肠。
回民一般都比较直爽,脾气不好掌握,但只要对了脾气,你跟他就没有那么多隔阂了,并且实实在在地对你,不会玩什么心眼子。
后来安子到公司下属的单位当了书记,再后来又当了经理,由于从事职工教育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下基层搞培训,也经常到安子的单位。他也是很重视职工教育工作的,也一直热心抓这个工作。安子所在的单位离公司很远,只要我们去了就忙活半天,快到中午了安子总是安排我们吃饭;很多的时候是我一个人去培训,这样中午安子就请我吃回民餐馆,冬天天冷两个人就来一瓶二锅头,我酒量当然不如安子,半斤酒下肚头就昏,好在单位分给我的房子离安子单位不远,自己不一会儿就可以走到家。记得有一次喝得实在够呛,那次是安子开车把我送到家的,那是星期六,本来是要回老家的,只好躺在东城东四的那间小房里睡了一个下午和一整夜,第二天才回老家。
安子也经常请我喝酒,盛情难却,当然我也要表示表示。我对安子说:哪天我请你,到我家,我做的菜保证符合你穆斯林的口味。对于穆斯林的风俗习惯我还是比较清楚的,起码在吃上要有一定的常识,要尊重穆斯林。我做了几个菜,葱爆羊肉、清蒸带鱼、鸡蛋西红柿等,再加上一些凉菜,一桌也有八盘呢。
我拿出自己一直舍不得喝的汾酒,安子说:别打开,有二锅头没有?我说有。“那就喝二锅头。”我说:来我这儿怎么能够让你喝二锅头?拗不过安子,我只好放下那瓶汾酒,又拿出了一瓶二锅头。和安子在东四的小屋里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聊着,我问安子:怎么样?我做的菜还行吧?安子:行行行,挺好挺好。来,咱哥俩干一个。
安子是党员,复员后分配到我们公司,也是干部培养对象,所以到了机关宣传部一年就下了基层锻炼,但这个人比较直,不会溜须拍马,所以下了基层也就不再想回公司机关,在底下小单位当个书记,与年长的经理处得不错,也与年轻的职工关系融洽,在那里扎下根子,一直到整个公司不景气,很多下属单位解散。
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记得最后一次联系的时候是一九九七年,当时安子也下岗了,我爱人当时在平安做保险,让我介绍几个能干保险的,我想到了安子,主要是考虑他人品不错,也有人脉,干保险一定不会错。但他当时对做保险并不感兴趣,事情也就搁置下来,后来也就一直没有再联系。
从乡村走进城市,接触的人很多,有不少是值得我提及的,也是一直让我挂念的。人的一生应该有几个真诚的朋友,安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