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对周洋的获奖感言不要过于苛刻

对周洋的获奖感言不要过于苛刻

2013-10-24 08:08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36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周洋在冬奥会上夺冠后说“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感动了很多人,就那句朴实的话”竟然引发了一场关于“先感谢爹妈还是先感谢国家”的思想讨论,亲爱的读者,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

**网报道:“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昨日上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参加全国政协体育界分组讨论,谈起有运动员夺冠后感谢父母如是说。此前,周洋在冬奥会上夺冠后说“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感动了很多人(3月8日中新网)。就这么朴实一句“获奖感言”竟然引发了一场关于“先感谢爹妈还是先感谢国家”的思想讨论,是周洋怎么也料想不到的。

于局长批周洋夺冠感言,“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教育。是的,我们是要加强全社会的德育,而这种德育,应该是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真实自然;这种德育,应该从人性中最基础、最本质的方面入手;这种德育,可以用周洋这样的正面为典型,大力加以弘扬,而不是批评。百善孝为先,试想,一个人,如果连爱自己的父母,尽子女之孝都做不到,你还指望他爱国家吗?

当然,运动员荣获国际大奖与国家的栽培有关,同时与父母的抚育之情也息息相关。国家与家庭从来不是割裂的,生在这片土地,天然流着国家的血脉,点滴的付出为自己也是在为国家打拼,他们并不是对立关系。对周洋来说,父母的恩情同样是人生情感的五线谱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音符,离开来了它就不可能奏出世间最感人的乐章。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先感谢爹娘从情理上又如何说得过去呢?人首先是自然人,然后再是社会人。作为自然人,她由许许多多本质的东西所支撑。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其中对父母之爱,应该是人的精神层面中一个重要的本质属性之一。如果我们将人们对父母之爱,都当成一种自私,来进行打压的话,那我们的这种教育,将使我们失去人性。

昨日周洋的父母表示,周洋年龄小经历少很单纯,希望领导不要挑字眼。父亲周继文说:“孩子岁数小,那话是发自内心的,听了很感动,我赞成姑娘说的话。第一得想爹妈呀!当然,爹妈培养完,最后不都归国家了吗?始终是为中国争光。”母亲王淑英说:“孩子不善于表达,才18岁。就算这句话说错了,你们也应该谅解。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孩子,能忘了国家吗?孩子她不会油嘴滑舌地唱高调,我跟她爸也是普通老百姓,没接触多少社会,不是能说会道的,不会给孩子说那些大道理。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爱国?我们培养孩子,也是要为国争光!领导挑字眼,是不是没必要?为国家争得那么大的荣誉,这点小问题算事儿吗?”

周洋的回答没有错,她没有以往运动员的那些套话,一开口就像喊口号似的,只说感谢祖国感谢人民。她讲的是那么真诚实在,更有人情味,让人听后由衷地为其真诚所感动。虽然周洋的家境清贫,但她从小并不缺少关爱。她的父母亲都腿有残疾,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全靠给别人打短工,卖冰棒、做厨师、织毛衣、卖彩票等维持生活,买一双冰鞋是她们全家两个月的总收入。只要有一分钱都想着给女儿花,在各方面都尽全力让女儿用好的东西。爸妈含辛茹苦、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持她进队训练。而周洋到温哥华之前工资才五百多块,她就是在这样极度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刻苦训练,经过努力终于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圆了自己的金牌梦。当取得了金牌后最牵挂的首先是自己的父母,“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传达出了一份浓郁的孝心,触人心弦,感人肺腑。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及自己的母亲也是心怀无限感激。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我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1942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的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这就说明了,感谢父母是人之常情,对家庭真情的流露并不影响爱国情怀的表达。先感谢国家还是先感谢父母也不属于完全对立的关系,没必要煞有介事地人为将之割裂。

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这是和谐的声音,不只是对家庭而言,也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而言的。一句感言中包含了人性的真谛,人生的价值,真诚的责任感。这句感言要比那些在主席台上高喊热爱祖国,反腐倡廉,而在台下侵吞国家资产的贪官好上千百倍。于局长质疑其获奖感言没有把“感谢国家”放在首位,此言一出,激起网友的热烈反响。截至发稿时,微博转发过千次,评论500多条,网友一边倒地支持周洋。网友评论说:“你是冠军,祖国妈妈拥抱你。不是冠军,只有亲妈拥抱你。再加上本届奥斯卡组委会规定,不准获奖者喜极而泣在台上流泪,获奖感言不准超过45秒。如果给我们的运动员45秒说感言,于再清同志能给个范本吗”,绝大多数网友质疑领导太过于计较。

媒体的调查显示,89.5%的人认同周洋“让爸妈生活得更好”的获奖感言;79.9%的人认为“发自肺腑,真实感人”;73.4%的人表示周洋“对父母的孝顺和责任感,值得学习”;45.4%的人同意“爱家才能爱国”。同时,也有43.1%人认为这背后也反映出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不健全;28.9%的人认为“背负着父母的压力,这种心理负担有点儿沉重”。网友高度认同周洋的获奖感言,既可能出于他们对以往金牌明星过多“中国式套话”的反感,也可能与当代青少年更自我自然的心态有关。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一首歌曲《国家》道出了国与家共存共荣、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也唱出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国在心中,即便不借助于口也无碍爱国思想的表达。毕竟,不辱使命的周洋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这枚沉甸甸的金牌已写了下对国家最深最大的感激与回报,又何必再计较她的感言呢?

体育竞赛感言也好,其他各种获奖感言也罢,我们大可以颂扬一个人的道德高尚,或痛骂一个人道德败坏,却没有理由因为谁说的不够高尚而横加责难。周洋的感言其实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已,就这么简单。而以前那些报效祖国感谢祖国的感言,我们见得多了,能感动谁呢?小时候,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这样的大道理我们听得很多,但我国的道德教育是成功的吗?有没有哪个老师说:“今天放学后为爸爸或妈妈好好洗个脚”?放眼周围,我们的国民素质或道德素质是何种状况?不言自明。国家这个大家庭是由众多的小家庭组成的。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家庭,这就很好了。假如都是这样,我们的文明程度那就进步了很多。随着每个人的进步,每个家庭好起来,我们的国家是不是一样发展了呢!所以,我们讲道德讲诚信,首先就要从小事做起,要提倡讲真话,不要光讲大话空话,喊口号,那样教育不了人,感动不了人。

纵观历史,在关乎国家利益的大事大非面前,当然要以大局为重。且大凡有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人,往往都毫不犹豫地舍身取义,战争年代更是如此。在国家与集体、家庭与个人的抉择面前,公众理应将前者排在首位而把后者推至末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舍小家顾大家、毁家纾难的爱国情操时至今日仍深入人心。在和平时期,做为一个公民,有责任让父母生活得更好一点,让老婆和孩子生活得更好一点,周洋有这种想法并不为过。

感谢祖国培养的最好方式,这对于运动员来说,莫过于赢得比赛争名次。当运动员拿到奖牌,说明她对祖国的感谢就已经实现。爱国是一种骨子里面的东西,是一种关键时刻会爆发的血性,而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不唱高调就被认为是在思想上的不进步,这是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在高尚与低俗之间,允许每个成员有道德高下的区别,是社会和谐的一大要素。如果强求人人都搞道德撑杆跳,向于局长看齐,否则就要挨批,带来的后果只有一样,假话套话漫天飞,没有人再愿意说真话。只会助长官话、套话、的歪风。

当周洋荣耀加身的时候,身边突然多了那么多该感谢的人;可是当她默默无闻训练的时候,一路风雪只有她的父亲用那辆破旧自行车载着她去,载着她回。在她练完回家的时候,虽然家里穷,没有鸡鸭鱼肉补身体,但是她母亲还是炖着那锅冒着油花的热汤,炒着香甜可口的小菜在家里等她……。我国是一个讲忠孝、礼议的传统国家,我们的父母都希望子女们以“精忠报国”为重。“岳母刺字”就是最好的典故和证明。古人尚如此,今人也更不逊色。当今父母愿子女以“精忠报国”为重的事例就不列举了。因为这样的父母实在是太多,作为运动员的父母,教育子女要为国争光更不例外。舍孝为忠,父母是如此的大义。因此,我们还忍心去吝惜或计较得奖后的运动员,去先说一句“感谢父母”没有讲“感谢祖国”的话吗?而且,她在赛场上孤军奋战、顶住压力、勇夺金牌的精彩表现,已经用成绩回报着国家的培养与教育。运动员得奖,这标志着其已先向祖国敬忠了。接下来,就该她敬孝的时候。于是,千言万语就由一句“感谢父母”的话所包含。我认为,对于感谢祖国和感谢父母谁前谁后,于局长把它上升到德育的高度,上纲上线,未免小题大做。况且夺冠之后,周洋高擎五星红旗绕场向观众示意,其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完美无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她过于苛刻呢!

(2010-03-1015:06:38)

主编:蝶恋花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对周洋的获奖感言不要过于苛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