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明月夜
香桂中秋发,沾衣觉露凉。
倚窗看孤雁,伴露眼迷茫。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秋节象征着一家团圆,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往往让人顿生浪漫的情怀。历代诗人、学者曾几何时在这良辰美景时有过多少感慨?殊不知他们寄情于明月!
童年里是在农村长大。由于家庭原因,与母亲分开了几年,妹妹留在外婆家,而我被大姨寄养了几年。之后,开始念书。在大姨家的几年里,让我感受着平凡的一个家,过了几年中秋,有家的感觉很好。尤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人愿意收留她,这是一种温馨的享受,喜悦的心情。于我而言,我因此曾高兴了三天三夜睡不着。而当我离开大姨家来绍兴时,我却是泪流满面了,似乎在大姨家已经习惯了,实在舍不得。
在大姨家近三年的时间里,共渡过三个中秋,它是温馨的,也是痛苦的。温馨的是有一个家,可以享受到他们所能享受到的东西;痛苦的是这不是我的家,每一年中秋边吃月饼边思念着母亲,盼想着我们何时才能与母亲团聚。
我记得有一年中秋节的傍晚,那天刚放学回来,大姨准备了几个小月饼,也做了几个不错的农菜。没有过多久姨父、两个表哥也回来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饭。晚饭很清淡,却非常可口。那个晚上,我们边吃月饼边赏月,突然隔壁有个大婶过来和我们聊天。她看到我坐在大姨身旁听她们聊天,不禁问:“大人聊天,听得懂吗?”我摇着头,可我还是继续听她们聊天。终于她又说了一句:“***妈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句话把我问倒了,我禁耐不住流下了眼泪离开了。
我跑到大姨家屋后的桔子园里,边哭边走。不知道走了多久,我停止了眼泪,伸手去摘桔子时,偶然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酸酸的。那十五的月亮是那么的皎洁,却不是很圆;那一席银光色的月光照着整片桔子林是多么迷人、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却不属于我,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感觉像被人抛弃一样。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开始将目光放在月亮的行踪上,结果我发现:我走一步,月亮跟着走;我转个身,月亮也转个身。于是我觉得奇怪,我开始小跑,月亮也跟着我跑。尽管那时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可几番周折之下,我的心情完全好了。月亮是不可能跟随人走的,只是人在行走时,观看周围每一个物体的视线的方向一直在转变。直到上了中学回忆起这件事时,我才真正明白其实月亮所照射的光芒是温馨的,是属于我的,它是我最好的象征物。
那一晚,若没有月亮的光芒,我想我会很痛苦。它给了我温暖与勇气,它也使我懂得把相思寄托于明月,它更让我尝到相思之苦。从此,月光成为了我的参照物。在诗经中有一首《月出》的情诗,每章开头依次以“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来描绘月亮的光芒、皎洁。如水的月光与太阳相比,它显得非常含蓄、温柔,它充满着光明、纯洁、美好的向往。我想:我就是这样一席皎洁的月光,似乎它就是我的真实写照与自画像,一直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中秋节来临之际,希望故乡的月亮更明亮,更希望故乡的亲人佳节愉快、幸福安康!
??
??
写于2007年9月17日
参加欧妮中秋博客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