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3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3

2013-10-25 22:18 作者:散文在线 阅读量:32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注解:

1、盘飧:泛指菜肴。

2、旧醅:隔年的陈酒。

3、取:助词。

韵译: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评析: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

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解: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

??保关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

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

??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韵译: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

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望,

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评析: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

??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

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

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

??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韵译: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评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

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

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

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

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韵译: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

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

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

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

之作。”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

??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

??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

??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

??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

??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

??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

??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

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

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

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

“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

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

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

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

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

??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

??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韵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评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

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

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

怀才不遇的心绪。

相关文章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3》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