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12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12

2013-10-25 22:18 作者:散文在线 阅读量:3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

??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韵译: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

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

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

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

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评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

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

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风雨》

作者: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注解:

1、宝剑篇:唐将郭震(元振),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震乃上《宝

??剑篇》。

2、羁泊句:意谓终年漂泊。

3、心断句:马周西游长安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要酒一斗八升,

??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这里意思是说,不可能会象马周那

??样得到知遇了。心断:犹绝望。新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

韵译:

我读了宝剑篇后心里凄楚悲凉;

羁旅中不得志想必漂泊到终年。

我象风雨中的黄叶依然在飘落;

别人成日在青楼作乐歌舞管弦。

纵有新交遇到薄俗也难得持久;

旧交老友因为久疏而断了良缘。

我不企望喝新丰酒能有新际遇;

为消愁姑且沽饮不惜耗费几千。

评析:

??这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无所建树的诗,是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

??诗起句写理想与际遇的矛盾,虽怀有郭震般的抱负,却没有他那样的际遇。颔联

抒写羁旅漂泊的人生感受。颈联写在现实生活中孤立无援的悲凉。末联写想借酒浇

愁,但却不能象唐初的马周,落拓时在新丰酒店受到冷遇,然而后来他却得到皇帝的

赏识,拔居高位。

??诗以“风雨”为题,“凄凉”开首,是表露羁泊异乡,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

身世之感。

《落花》

作者: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

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

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

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落花》

作者: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

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

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

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解:

1、崦:指日没的地方。

2、宁:为什么。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

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

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

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评析: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

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

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

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送人东游》

作者: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解:

1、荒戌:荒废的防地营垒。

2、浩然句:指远游之志甚坚。

3、郢门山:即荆门山。

4、樽酒:犹杯洒。

韵译:

在荒凉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

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

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

待到日出之时,便到了郢门山。

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归还!

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

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起调太高,地傍荒凉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

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二句话思陡然转迭,写友人远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

象格调,可谓不凡。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汉阳、郢门相去千里,岂可同时尽取眼中?只是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而

已。颈联对友人远去前程深表关怀,并寄托对他的怀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开怀畅

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但结句无甚深意。虽文饰脱去温李(商隐)之纤

丽?艳作风,起调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见晚唐诗不及盛唐诗之一斑。

《灞上秋居》

作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

1、郊扉:犹郊居。

2、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韵译: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

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

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

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

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评析: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

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

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

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相关文章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12》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