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13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13

2013-10-25 22:17 作者:散文在线 阅读量:35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楚江怀古》

作者: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解:

1、木兰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

2、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

??歌》。

韵译: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

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

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

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

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评析: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第一首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书边事》

作者: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解:

1、调角:犹吹角。

2、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韵译:

号角划断宁静清秋,

征人独自凭倚城楼。

昭君青冢春风吹拂,

夕阳西沉边城梁州。

广袤荒漠无兵阻扰,

边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长如此水,

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评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

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除夜有怀》

作者: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解: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2、岁华:年华。

韵译: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

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

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

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

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评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末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孤雁》

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衬缴,孤飞自可疑。

注解: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韵译: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评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春宫怨》

作者: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解:

1、婵娟:形态美好貌。

2、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3、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韵译: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颜面;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评析: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关于此诗作者,历来有所争议。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章台夜思》

作者: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解:

1、殊:绝。

2、乡书:指家书。

韵译:

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

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

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

西边一钩残月巳经落下章台。

韶花宛若芳草经秋业已衰落;

当年深交老友也都绝迹不来。

寄给亲眷家书正愁难以发出,

尽管传书秋雁又从北塞南回!

评析:

??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在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楚角,勾动了游客怀“思”。诗的后半,即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秋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解:

1、扣门:叩门。

韵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

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

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

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

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评析:

??诗是写访寻友人陆鸿渐不遇,大有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感慨;但吐属自然,毫不装点做作。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虽不讲对仗,其音调却合诗律,仍然算作律诗。唐诗中此种律诗亦有所见,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首,便是一例。

相关文章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13》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