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关之行
导读湖水深绿,清冷涟漪,水中有鱼,主要是草鱼和金鱼等。除了我们住的楼阁外,还有不少类似的的休憩之所,什么“涓水坊”、“碧漪阁”等等,均散落在绿荫丛中。基地早晚清凉,秋阳灿灿,显得格外温暖。
石关——这个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境内的一个半山腰上,其地崇山峻岭,海拔高度843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3℃,山峦叠翠、百草丰茂,溪水潺潺,空气清晰,是体育训练、疗养及各种培训之理想境地。
离中秋还有几天的一个中午,我们随集团公司的培训队伍,向石关进发。我们乘座的是两辆新金龙大客,开始无语,车内放一些香港的娱乐或枪战片,催得我们很快就在车上睡着了。然而三个小时后,进入岳西境内时,但见秋阳高照,层层梯田里有成片的熟透了的水稻,金黄的色彩给皖南山区的中秋,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之情。随着车速的减慢,眼前的青山碧水逐渐多了起来,群山逶迤,起伏跌宕,高速公路便穿行于这些群山高岗之中。将近岳西县城时,山势愈险,天桥隧道愈多。有一个隧道,名叫泰老屋的,全长至少二千米,且隧道内呈一定的坡度,约二十到三十度之间,弯弯曲曲,如进入巨蟒腹中。其它隧道亦有八百米之长,天桥更多,均是人工架设。想当年人们为了修建这些天梯隧道,不知花费用了多少心血,多少民工呢,但也显现了人们战胜大自然的气魄和智慧。
快到五点时,下高速公路,进入岳西县城——说是县城,却如乡镇一般。初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位于山麓之下,小河之岸的几间钢筋混凝土造就的房子,接着是一字排开的街道,房子均偏低,白灰装表。稍行,街道开阔起来,然竟有水田穿过其中,山涧溪水淙淙淌过,鸡犬相闻,一片乡村气息。过了县城,大巴继续前行,上了盘山公路。道路曲折,越往上山坡愈险,回头望一眼来路,只见脚下薄雾缭绕,整个车子如悬在半空之中。再看山路两旁,有低矮的松树和一些不知名的芭茅草,还有一些经秋雨浸染过的落叶灌木丛,黄红杂色,星星点点,山风过后,透出绵绵秋意。大约快到傍晚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于是分配住宿,大家一起共进晚餐。餐桌比较丰盛,主菜均是一些当地的绿色蔬菜和山货野味。
第二天我们进入培训程序。主讲教授语言生动活泼,评议辛辣幽默,我们听得愉快,一路颠簸和风尘竟被告一扫而光。听课作业之余,便可参观一下基地的周边环境了。据了解,石关基地建于1957年,系第一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要求找一块“夏天喝稀饭不出汗”地方作为夏季办公的地点,于是在1958年就建成了现在的“南天别墅”楼,曾希圣同志在1959至1961年的夏曾在此居住和工作。后改为“永达”兵工厂,1983年前后,永达厂迁出,交省行管局管理,1986年,作为向人民教师节献礼的礼物,献给了省教育局作为安徽省教师疗养院。到2001年才被安徽省体育局看中,作为体育训练基地。每年夏天都有重竞技的体育项目训练在此进行,听说,由于此地森林覆盖率高,是天然的“大氧吧”,很受运动员的青睐,还出了不少成绩呢。我们住的地方是望月楼,楼悬在后山的下半坡上,一条小溪欢快地流在右边,水质清澈,很凉,长年不断。楼的左对面是月亮湖或方山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群山环抱之中。湖的四周古树参天,有巨大的枫杨,直插云霄的金钱松和柳杉,有身高冠大的白玉兰,还有翠竹桑树相杂其间。湖水深绿,清冷涟漪,水中有鱼,主要是草鱼和金鱼等。除了我们住的楼阁外,还有不少类似的的休憩之所,什么“涓水坊”、“碧漪阁”等等,均散落在绿荫丛中。基地早晚清凉,秋阳灿灿,显得格外温暖。
两天很快过去了,我们即将与石关基地分别。吃过中饭,大巴起动,沿着山路顺风而行,一路欢快,四个小时不到我们就返回了原地。石关,这个培训悠闲的地方,我们何时能重归你的和身旁,或许,你将迎来更多的成员,更多的朋友,但我们对你还是念之不忘的。再见吧,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