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赋
导读应该说,人人都有天赋。问题是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清楚自己有那方面天赋。难怪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过,无论干那一行,要想成为行家里手,出类拔萃,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得有干这一行的天赋,或者叫天分、天才,即天生之才。用老百姓的话说,你得是这块料,开这一窍,生成教不成,教成累死人。说文雅一点,就是你得有这方面的悟性。天才+勤奋=成才,天才与勤奋,二者缺一不可。我活了大半辈子,对此深有体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村成立了一个文艺宣传队,晚上或雨天经常在我家隔壁排练。那时我二十岁左右,有朝气,好热闹,常围在旁边观看。当时排的是《洪湖赤卫队》,把歌剧改成了地方眉户剧,正好缺一个群众演员,导演看我热心就让我试试。我想这些演员都是咱种地的伙伴,他们能演主角、配角,咱还演不了跑龙套的群众?!谁料一上场,手都不知道该往那里放,别扭尴尬的不行。最要命的是还有一句台词。导演教了十几遍,我都学不成,每学一遍,在场的人无不窃笑。自己也羞愧不已,落荒而逃,再不敢去看排戏了。那时,我家里有支旧笛子,无聊时就依依呀呀瞎吹几句,在初中学过点乐谱知识,慢慢竟然吹得像那么回事了,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特会用气,先吹简单歌曲,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不到一个月,就能吹比较复杂的抒情歌曲如《马儿啊,你慢些走》。一天晚上,我坐在自家窑顶脑畔上吹了一气,夜晚寂静,笛音嘹亮,响遏云天,引得不少人循音而至,连声赞叹。我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成了文艺宣传队的伴奏员,能对着乐谱吹奏歌曲和戏曲曲牌。熟生巧.,巧生精,此后作为公社文艺代表队赴县汇演,在大礼堂面对千余观众,我竟然演奏了一曲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风光了一回。后来教了几十年学,再没摸过笛子,如今老了,竟吹不响了。想起这段轶事,看看河南《梨园春》节目里的小童星,越发相信天赋的要紧了。要想当一个歌星,名演员,得天生一副好嗓子,无此天赋,再勤学苦练,也难成器。
我从小养了个爱读爱写的好习惯。上初中时写作文,十次有八次贴堂让同学们欣赏,常被老师当范文评讲,一时雄心勃发,立志将来要当作家。几十年来,几番折腾,无非在本省报刊上发表过几篇小小说、杂文、散文之类。而今老矣,黄粱梦醒,明白自己原本就无作家的天赋,悟性太差,不是这块料。爱好不等于擅长。古人云,有志不在年高。其实,有才也不在年高。这“才”就是天赋之才。缺少这份“才”,到老也只能平庸,成不了气候。
人说,天才就是勤奋,或曰,勤奋出天才。我认为不一定对。毛主席老人家说,天才就是比较聪明一点。高尔基说,天才就像火花。这“一点”“火花”至关重要,舍此,一堆木柴永远是木柴,而不会燃成烈火。著名作家莫言说:“作家不是学出来的。写作才能如同冬眠在一颗心灵里的种子,只要有了合适的外部条件就能长芽、开花、结果。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种子的过程,没有的东西是永远也找不到的。所以文学院里培养的更多的是一些懂得如何写作,但永远不会写作的人。人人都有故乡,但为什么不能人人都成为作家?这个问题应该由上帝来回答。”这话真乃醍醐灌顶之言。
爱好写作的人成千成万,好像跑马拉松,起跑线上人很多,但能跑到终点的很少,。又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过去者寥寥无几。如此说来,像我这样的绝大多数爱好写作的人是否应该放弃呢?否!你看,山上大树有几棵?覆盖大山的是灌木丛和绿毡似的小草;全民健身锻炼身体,并非为了当运动员;每天写写毛笔字,也并非要当书法家;喜欢唱歌的人卡拉OK一番也就是图个乐呵。同样,喜欢写作的人经常写写文章,倾诉心声,抒情畅意,一吐为快,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有一段话很幽默,也很有哲理。他说:“自从莫泊桑以自己的才能给创作定下了那么高的要求后,写作就不容易了。不过还是应该写,特别是我们俄罗斯人;而且在写作中应该大胆。有大狗,也有小狗。可是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按上帝给它的嗓子叫好了。”
应该说,人人都有天赋。问题是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清楚自己有那方面天赋。难怪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写作这个角度讲,慧眼识才的编辑就是文学上的伯乐。网为绝大多数写作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让那些极有天赋的写作苗子崭露头角,一展身手,成长为郁郁葱葱的大树吧!
2010年9月23日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