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大婶

大婶

2013-10-25 22:21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27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辑按:乡村是离城市偏远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也就朴实了许多,文中的大婶是一个朴实的女人,她生活的这一辈子,没有被功名利禄所牵绊,知道知足就是人生最大的乐事,她并没有可以的来生活,而是她习惯了简单、朴实的生活,这样的一辈子才不算白活的。

在老家被我称为大婶的很多,老同学李进明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值得我书写的一位。因为我与进明是同学和发小的缘故,所以自小学二年级开始就与进明打交道,到现在也没有中断,当然一直走的这样近主要还是上高中以后,两个人都喜欢文学创作,并一起写诗,共同创作了三部诗集;《山青水绿》、《雁岭春早》和《火红的青春》。

还是说大婶吧,打我第一次走进进明的家,对大婶的印象就是一位干净利索、待人温和、勤劳持家的一个和蔼慈祥的长辈。大婶喜欢抽烟袋,是那种一尺多长的铜锅子烟袋,土炕的炕沿边儿放着一个烟笸箩,里面放着烟叶;大婶是节省的人,除了叶子烟外,凡是家里人抽香烟剩下的烟屁她都把剩余的烟丝捻进烟笸箩里,然后放进烟袋锅里还可以抽。其实大婶倒不是很爱抽那种叶子烟,劲头太大,所以把烟丝与叶子烟混合在一起劲头也就小多了,抽起了也柔和多了。

大婶不像我母亲那样还在生产队里当社员下地干活,我的印象中她一直都在家操持家务,当然那时候家里的事情也是不少,除了院子归置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家里还养着猪、鸡和兔子,还要忙活家里人的一天三顿饭,再后来又哄两个孙子,忙活完了喘口气的工夫就是坐在炕沿上点锅子烟抽,也算是歇息一会儿祛除劳累的方式。我清楚得记得:大婶盘腿坐在炕沿上的那种姿势和神态,眼睛望着窗外,看有没有人进院,因为我经常找进明,所以我一露头,大婶首先看到我,就招呼自己的儿子:小明,南头的二头来了。

我喜欢吃大婶烙的烙羔子,就是用细玉米面做的,把玉米面调成浆糊状,然后用勺子呙一勺倒进专门烙羔子的饼铛,这种饼铛中间凸,四周凹,所以调好的玉米面就顺着当间均匀地充满整个饼铛,用不了多会儿一张烙羔子就烙好了。烙羔子很好吃,比吃窝头强多了,但若想吃饱肚子那可要吃个至少七八张,所以烙羔子很耽误时间。烙好的羔子松软可口,比现在的馒头好吃,多少年没有吃烙羔子了,想起烙羔子就想起大婶。母亲虽然做饭的手艺不错,各种农家饭都会做,在困难年代粮食不够吃还吊着样给我们做,却从来没有做过烙羔子,家里也没有烙羔子用的饼铛。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早晨我到进明家,大婶都在做烙羔子,一边烙一边说:来,给你一张。我说:真好吃,我妈从来也没有给我做烙羔子。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进明,还有另一个同学到鹫峰刨药材,我刨出来一种根似土豆的东西,我咬了一口涩的不得了,赶紧吐了出来;又找到山泉,喝多少水,漱口也不管用,实在难忍,又赶快跟着进明跑到山下,到了他家,大婶说:赶快用盐水漱口,大婶立刻拿来盐泡了盐水,用盐水漱口后感觉好多了。当时我和进明跟疯子似地跑到山下,跑进村子,跑进他家,要知道:那可有八里路呢,要不是大婶的盐水,真不知道那天是怎么过来的。大婶还问:是不是吃了后脑勺子(是村西边山上的一种植物)?那可不能吃啊!我说我没吃,只是咬了一口。大婶说:没事了,没事了,漱漱口就好了。

九三年上半年进明出了一本民间文学故事,那时候大婶还在,我记得那年九月份我们母校六十年校庆我到进明家,大婶身体还很棒,还给我们烧水沏茶,没想到没有几个月的工夫,那年的冬天大婶就走了,走得那样急,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没过几年成为作家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大婶比我母亲大概小四五岁,我的母亲也在那一年的五月患了半身不遂,由于天冷的缘故,我们把老太太接到城里,平常也就没有时间回老家看看,所以两三个月没有回老家,没有见进明,大婶就这样走了,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也没有送老人家一程,我应该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的啊!毕竟与进明结识近半个世纪,大婶也是看着我们长大的,但没有看到我们的今天,看到我们走向明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我们成人快走向中年。对于我来说这三十年,也是我人生重要的三十年,一个人有几个三十年啊?所以说大婶是在我的人生里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她永远值得我怀念。(2010-9-23中午于老家北安河)

十年磨一剑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大婶》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