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宝成去留看探索基层改革的艰辛
导读上学难、就医难一直困扰着底层社会的百姓们,他们盼望解决这一难题如盼甘露。然而,真正有人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时,却还要顶着重重压力,顶着被摘掉乌纱的风险,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很不正常的。
***·时事述评报道:郭宝成走了,轰动全国的“神木医改”也会偃旗息鼓吗?这是很多网友的疑问。郭宝成说:“神木医改经过一年半的实践,证明该制度花钱不多、容易监管、解决了千百年来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很多人担心,郭宝成“退居二线”后,“神木模式”会不会“人走政息”(9月22日汉中晚报)。9月10日,“2009中国年度改革人物郭宝成”,受上海世博会之邀,出席在绍兴举行的“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论坛。在世博论坛上,郭宝成坚持认为,不管我个人的角色如何转变,但神木免费医疗改革的模式是正确的,希望后任者能够继续推行下去。由于我国改革创新者的工作政绩,主要依靠上级来评价,而上级在某种程度上更愿意追求的是稳定的面子、GDP,将已经实践的成功经验,因为它不是面子工程而被忽视,也许有意淡化,因此,基层创新有时候很难得到主管领导的认可,神木就是一例。
原来郭宝成,已被免职。他在神木主政5年,大力推进民生政策改革:一是从小学到高中实行12年免费教育,另一个是全民住院实行“免费医疗”。这两个先于东部发达地区实施的免费政策,却让偏僻的神木县一时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郭宝成证实,免费医疗推行前,并没有向省、市领导透露。从调研、到出台方案、再到实施,因为担心被否决,都是保密的。为这事,他遭到了上级的严厉批评,认为神木给政府抹了黑。对于自己被“罢官”,郭宝成称:说得好听点是正常的调动,是“退居二线”。但像我这样下台的,实际上就是被“贬”。5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从“一把手”转到一个闲职上,他的确属于“被贬”了。就医改本身来说,倡导人近期被调离,对改革的推进来说是不利的。上级的考量公众虽难以知晓,但由“抹黑”之说,可见其是把医改的主导者当成“危险分子”来对待的。在这样的立场上,他的调职也就不难理解了。
免费医疗政策的出台,是给全县百姓的一大福祉。当年,郭宝成当选“2009感动中国十大风云人物”。可是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这个承载着无限荣誉的惠民工程,并没有给这位地方官带来福音。就在免费医疗运行2个月之际,榆林市委召开紧急常委会议,对郭宝成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这个政策捅了篓子,是给市委乃至省政府脸上抹黑。为什么呢?一是没把上级放在眼里,在推进医改之时未向省市领导透露,自作主张,违反了既有的权力秩序。虽然是福泽百姓,却少了领导的支持,才陷入了被动。二是免费医疗神木能做,那么民众就会问其他的地方能做么?郭宝成的答案是“可以”。他介绍说,只要每个县能拿出1.5亿元,就能把免费医疗搞起来。于是,神木成了一条鲶鱼,不慎进入了装满鳗鱼的水箱里,但是鳗鱼首先想的并不是动起来,而是觉得鲶鱼讨厌。比神木富裕的县市并非凤毛麟角,神木的试水照出了很多地方于公共服务上的吝啬和不作为。当然,也包括其所在榆林市的其他县区。这不是搞的上级很被动难堪,出洋相吗,所以“抹黑”一说顺理成章。就因为你犯了官场大忌,不免你免谁?
如果这样也算给政府抹黑,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算是为政府增光?是政策在运作中出现了不可挽回的错误?显然不是。是他本人在主政时贪污受贿,没有,他一生廉洁,没有一人不称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对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改革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照此推广,“大概五分之一的县都可以做起来”。曾亲自前往神木调研的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更是认为,神木医改是“中国福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圣典”,思路简单清晰,真正让老百姓分享到了改革成果。通过一年的检验,所有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不但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而且使百姓在轻松的心境下,把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大大地创造出高效益的同时,也稳固了社会的整体和谐。
是的,神木模式不会百分之百无缺陷,不可能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任何制度或模式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完美,为什么偏偏在这个问题上苛求“完美”呢?我认为,只要神木医改模式能够真正解决百姓看病难这个大问题,它就已经足够完美了。至于不可避免的枝节问题,既不是主流,也没有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重要。实践也证明,神木模式走对了,绝大多数网民都支持它继续走下去,而不是人走政息。把搞形象工程的钱拿来为百姓谋了福祉,却认为抹了政府的黑,难道百姓利益与政府利益是拧劲的?或者说,所谓“地方形象”与官员群体的四平八稳远高于百姓利益?检验政府“黑”还是“白”的标准,应该看政府行为是否代表百姓利益。免费医疗是济世泽民的天大好事,在上级眼里怎么就成了为政府抹黑了呢?这完全颠倒了执政理念。
神木医改成为上级心目中的“捅娄子”之举,郭宝成也被看成了“抹黑”分子。因为它戳破了人们认识的障碍,告诉老百姓政府可以做的一些事情却没做。而且神木本身太亮了,照出了很多地方的荒凉和懒政。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得到绝大多数人赞誉的福利改革,却难以得到体制内支持的原因。因为,大家平日悠哉的生活,被一个试图改革的人打破了。反思包括郭宝成在内的改革家命运,政府应当重新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保护改革者,允许改革失败,赞赏改革成功,让善于改革者上位。如果每个地方都能够让改革者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那改革的事业必然光芒万丈。但如果每个地方都让改革者命运多舛,那改革的路必然越走越窄。
郭宝成常说:我有一天权力,就要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他说得对,做的也好。从2008年起,神木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12年全部免费。娃娃不交任何钱,课本都是免费的。住校生也免费,每人每天还补助5块半的生活费。此外,还动员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大学生,每年在300名左右,保证他们不因经济原因失学辍学。他说:如果全国各地如果都能少盖一所宾馆、少出一些贪官,少吃一公费的酒席,少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少一些公费国内外的旅游,少开一些假大空而又高消费的会议,那么象神木现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是完全可能的。
郭宝成调任的消息传开后,神木的老百姓在网上发起挽留活动,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这种纯粹发自民间最为质朴的意见表达,不仅是对一任主政官员的最高政治嘉奖,也是对郭宝成一手主导的“神木模式”的高度肯定,他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但民意的恳切,终究扭不过权力的大腿。尽管我们都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真正决定一个官员政治前途的评价标准,不是来自于普通民众,而是高高在上的权力意志。这也就是“神木模式”明明已经取得了成功,但主导者郭宝成,却不得不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黯然离场,可以想象探索基层改革者是何等的艰辛。
一个并不关乎主体的医疗改革,却仍然受到如此多的阻力,可见想办实事的那些改革者的困境。如果对于免费医疗这样民心工程的推行,都有“抹黑”的非议,并对主事者实行所谓调离之类的“贬职”,不仅社会的活力会挫伤,也会阻挡社会向前改革的动力。事实证明,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关键不在钱,而在于一把手的执政理念”。郭宝成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孩子,说出了许多一把手最不愿触碰的禁区。所以,他的成功就显得格外地刺眼。如果没有“神木模式”,地方一把手们仍然可以用“财政困难”之类的借口敷衍民意,但是秘密已经揭开,这让很多人感到不知所措。郭宝成的“被贬”,对整个官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解脱。
上学难、就医难一直困扰着底层社会的百姓们,他们盼望解决这一难题如盼甘露。然而,真正有人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时,却还要顶着重重压力,顶着被摘掉乌纱的风险,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很不正常的。利为民所谋,本来是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的,现在还有人横加阻拦,说什么是在为政府“抹黑”,摘掉了推行者的乌纱。某些官员说推广神木模式缺钱,郭宝成反驳说的好,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态度问题。一些官员宁可花几个亿去建坟拜鬼,宁可去建二百米的宽马路,建五百万一座的厕所,甚至不断地先建后拆,动不动就让几千万的钱打了水漂,就是不关注民生,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中国确实不差钱,陈竺部长在会上总结说道:神木模式可在全国复制,不仅在百强县做得到,前三百到四百强的县都可以做到。
神木免费医疗政策的出台,其意义是深远的。郭宝成这种敢为天下先,为当地百姓谋福利的勇气、“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成功经验,给中国医保事业的发展,带来的借鉴和启发是弥久不朽的。现在郭宝成从干实事的平台被转到人大后,希望郭宝成能在人大的岗位上,不妨继续参与推动民主、法制进程,用民主与法制来捍卫改革成果。通过社会共同监督,让“神木免费医疗”这块金字招牌,发扬光大。这是一项让千千万万百姓获益的政策,希望神木医改,不会因为主要领导的去留而搁浅。
(2010-09-24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