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违法的防盗偏招使警方很尴尬
编者按小区安全如何保障,如何防止入室盗窃案的发生?物业部门有什么上上之策?治安形势怎么样才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可是民生的问题,请大家阅读全文也来献计献策吧。
**网报道:“小区接连发生入室盗窃案,深感居住不安全,大家一起团购电警棍自卫吧。”近日,武昌领袖城小区业主QQ群里,出现这样一则团购召集令。据召集团购的业主介绍,之所以想团购电警棍是因为小区频频发生被盗事件,业主纷纷感到居住没有安全感,要求物业部门安装电梯监控系统也被拒绝(1月3日楚天都市报)。国家对电警棍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电警棍具有伤害性,属于管制器械。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生产、销售和持有。市民若持有电警棍,出了问题,轻者要受治安处罚,重者会有牢狱之灾。很显然,因恐惧而发出团购电警棍搞家庭武装自卫的业主们,此路不通,最终没能实现。
市民想出如此非理性防盗偏招,更多的是出于无奈。由于治安环境不好,包括湖北武昌领袖城在内的附近多个小区发生了入室盗窃案,市民忧心忡忡、人心惶惶。有些居民准备豢养大型犬看家护院,或者忙着准备长剑、梭镖、砍刀等武器自卫。据报道,2009年,该小区仅11月29日,就有6户人家深夜接连被小偷光顾。此前的7月25日,一名女业主在单独乘电梯时被抢,歹徒甚至在电梯里将该女业主劫持了数分钟后逃离。深感没有安全感的业主们在恐惧中被逼无奈,也是在没办法中想到了准备团购电警棍武装自卫的办法。
我能理解被盗住户的郁闷,也理解他们情非得已的举动。广大网友的立场鲜明,几乎全是一边倒的支持言论。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目前社会治安现状的严重不满,和对居民权利自我主张的绝对赞同。他们之所以召集小区的业主团购电警棍,只是一种对小区没有安全感的宣泄方式。其实,别说电警棍不能随便购买和使用,就算有了电警棍也只是自卫武器,在保障自身安全上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更何况,面对着手段众多的盗窃、抢劫等不法人员,仅凭手中的电警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营造安全的居家氛围,还得要靠社会、靠警察。
明知道不可取还要团购,当地居民为什么要“团购电警棍自卫”呢?就因为报警后得不到及时处置,治安形势得不到有效改善。是警力不够还是警方不作为?这些年各地警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很多地方警察的比例已经和发达国家的比例相当,除了正式的警察还有各类辅助人员来参与治安管理。应该说警力已经够了。按照警方对维护治安的设置,小区应该有管片的民警。小区居民没有安全感,管片的民警到哪里去了呢?该不会不管不问吧!如果百姓对警察维护治安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警察产生了不信任,当地警方就该扪心自问了。当然,从另一方面讲,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不好有多种原因,有些问题并非警察所能彻底解决,但同时也说明:辖区居民没有安全感,这是事实,的确应该引起各方的关注。
治安状况恶化,直接暴露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不到位。不管是“准备养犬护院、忙着自备长剑、梭镖、砍刀等武器”,还是“团购电警棍自卫”,民众在迫不得已的前提下拿起武器保卫家园,都是基于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有关部门的失望。但有一点必须注意:个人在家中防盗自卫和采购防盗设备时,也必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虽说业主们要求物业部门安装电梯监控系统,人家可以不理不睬,但看到网络上有自卫型的电警棍叫卖就召集团购,那也太不把威严的法律当回事了。法律可以管不住心术不正,蠢蠢欲动的小人。但谁明目张胆地和法律叫板,公然煽动集体团购电警棍,再冠冕堂皇的自卫理由,政府也是不会答应的。团购电警棍自卫虽然很恐怖,但显然还没到人人皆警的时候。大众媒体的监督报道,并不是想拿放大镜去找社会阴暗面,也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别有用心。说白了,报道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以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
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是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小区的居民们为安全提心吊胆,说明警方在新形势下,对社区的治安管理出了疏漏,团购电警棍值得当地政府和警方的深刻反思。因为社会治安是一种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老百姓对一级政府最低限度的要求。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治安都保证不了,那又如何向百姓交代和谐社会呢?当地警方要根据出现团购电警棍自卫的信号,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履行职责。把居民家庭频繁被盗这样的平凡小事放在心上,建立健全社区的治安防范体系。增加居民区的保安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增设电子技防硬件设施。特别是把那个至今没有安装的电梯监控系统搞到位,起码就多了双日夜不眨眼的电子眼,这对犯罪分子就多了一份震慑。在年关之际,警方要思考如何防范小偷,保护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才是问题的关键。警察是辖区居民安全的靠山,需要想法提高破案效率,对犯罪分子形成高压态势。唯有如此,群众才有一份踏实的安全感。
防范小偷,也需要民众增强防范意识,发挥集体智慧,不断探索民间防盗新招,通过合法手段同小偷作斗争。面对猖獗的盗贼,民众与公安、社区加强合作,合法防盗、理性自卫,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对付小偷,民众真可谓是挖空心思,动尽了脑筋。防盗措施不断改进,木门换铁门,简易门锁换密码锁,增设防盗窗、防盗网。但小偷的盗窃“技术”也在同步不断升级,站在明处的民众要对付猫在暗处的小偷,仅靠民众自我防范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警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个地方社会治安的恶化,原因是复杂的,警方打击不力往往只是原因之一,真正要想建立一个平安社会,还需要一整套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安居乐业的健全的社会政策。不过,无论治安状况恶化的原因有多么复杂,都不能成为警方推卸自己责任的借口。这个道理,和负责大堤安全的人不能以“上游下了大暴雨”为借口放任洪水泛滥的道理是一样的。警方的责任就是要确保社会治安,社会治安出了问题,则意味着警方失职,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听起来振振有词的辩解都是多余的。
每年政府对保安工作都保障了经费,结果连最基本的社区治安都保证不了,那要你有什么用呢?这则团购召集令,就的确只能被认为是当地政府,尤其是警方的一种耻辱。希望当地警方能够知耻而后勇,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也希望其他地方的警方能够以此为鉴,举一反三,不要等到发现辖区内的居民都已经在团购什么武器自卫时,才发现自己失职很久了。现在老百姓普遍反映:凡被偷、被抢、被骗、被打的案件,报案之后,警察例行登记完了,就很难再见到下文。当然,也可能是公安部门激励政策效应的原因,公安部门历来重视破大案、要案。因为对破大案、要案者都记功行赏,而对一般社会治安案件没有奖赏,也就重视不够,让民警们提不起破案的兴趣。因此,小偷小摸的气焰逐渐嚣张起来。现在小偷动不动就手持凶器,明目张胆地入室抢劫,造成社会治安案件频发,影响很恶劣。
业主团购警棍这件事虽然遭遇法律的尴尬,却击中了小区安全的软肋。人们常说安居乐业,小区可以不在豪华不豪华,房子也不在大小,能保障住得安心踏实才是第一位的。可是,近年来,小区安定问题日趋凸显,民众反映强烈。老百姓武装保卫自己并不是笑谈闹着玩的,而是大声的呐喊。居民在家的地方享有良好的治安,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愿望。当这个愿望变得奢侈时,羞红脸的应该是我们的警方。而当居民发出团购自卫型电警棍的号召时,警方更应体会到居民心地的善良。团购电警棍是居民对城市治安状况再一次“用脚在投票”,是再一次凸显市民对平安家园的渴望。
网民们呼吁警方,在维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安全方面要重视起来,切不可以不闻不问。防范偷窃、抑制社区成员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以稳定社区秩序,保持社区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片警的主要责任。通过社区工作最大程度地体现警察的职能与价值,最终达到减少犯罪。采取社区警员巡查措施,遏制犯罪的立足点不是打击,而是构筑一种有效的防控机制。减少犯罪是警察工作的最终目标。警察不是遏制犯罪的唯一力量,需要依靠社区公众力量共同抑制犯罪,形成警民互动新格局才是根本途径。要把警察工作重心移到案发前,在广泛发动公众的基础上,以防为主,先发制人。在操作层面,警察要在社区中与居民建立紧密的联系,以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只有这样,盗窃案件才会减少,破案率肯定会大幅提高。民众的安全信心增强后,不仅“团购电警棍”的倡议不会发生,而且公安机关与基层管理部门的公信形象也会无形树立。否则,民众还会想出更多让警方尴尬甚至违法的防盗招数。
(2010-01-0819:30:15)
主编: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