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6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6

2013-10-23 18:14 作者:可儿 阅读量:28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韵译: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评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

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

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韵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评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

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

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

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

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韵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评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

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

衰。

《遣怀》

作者: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解:

1、落魄:漂泊。

2、楚腰: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均指扬州妓女。

3、青楼:指妓女居处。

韵译:

飘泊江湖生活潦倒,常常载酒而行。

放浪形骸沉溺美色,欣赏细腰轻盈。

十年扬州不堪回首,竟是一场春梦;

留连青楼,只落得个薄情郎的声名。

评析:

??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首句追叙扬州生活:寄人篱下。

二句写放浪形骸,沉湎于酒色。以“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两

个典故,形容扬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三句写留连美色太久,十年冶游,

于今方才省悟。四句写觉醒后的感伤,一生声名丧失殆尽,仅存青楼薄幸之名。自嘲

自责,抑郁诙谐。

??《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

杜牧于是登第。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评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

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

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

身灵动。”

《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解:

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韵译: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评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妓

女分别之作。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

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

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

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赠别·其二》

作者: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解:

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2、尊:酒杯。

韵译: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评析: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

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

应首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6》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