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1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1

2013-10-25 22:26 作者:可儿 阅读量:27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

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

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

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

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相关文章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1》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