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阳山无语

阳山无语

2013-10-22 14:03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28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不要说阳山有一丝乌云的出现,就是阳山上有那么一点儿浑浊,一点儿的不清晰,故乡土地上的人们都会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发现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然这是有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的老农民的慧眼才能看到的,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向西望去,那是燕山余脉,那大岭上最高的地方叫阳山,翻过阳山再往前走八里就到了妙峰山的脚下。阳山我只经过一次,那还是我二十岁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登妙峰山。

阳山是我们那里的晴雨表,只要阳山被云雾缭绕就意味着要变天,要下雨,这比写的还准。所以故乡有句俗话:阳山戴帽要下雨,阳山无雾也无雨。

到了夏天,特别是雨季的时候,天气说不准,再加上四十年前对天气的预报又不是特别准,当地农民又很少收听到广播,所以判断天气主要还是根据经验,看阳山上有什么变化,阳山上没有一丝雾气就不会下雨,阳山上有了雾气就意味着要下雨。

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站在村街上,或者在村子周围的田间地头,都能够看见阳山,西边的大岭,阳山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阳山在最高处,当然就更加一目了然了。阳山上的一点一滴、一丝一毫的变化都逃不过当地人的眼睛。当地农民的眼睛毒啊!那是火眼金睛。

不要说阳山有一丝乌云的出现,就是阳山上有那么一点儿浑浊,一点儿的不清晰,故乡土地上的人们都会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发现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然这是有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的老农民的慧眼才能看到的,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过去在生产队劳动的时候经常注意阳山上的变化,看阳山上的云雾,带领大家干活的老队长更注意阳山的变化,特别是赶上麦秋的时候,那也是雨季真正开始并来势迅猛的时候,如果对天气变化把握不住,没有精神准备,到头来可就倒霉了,农民一年的损失可就大了。小麦作为夏粮占有很大的比重,夏粮搞不好,年终要泡汤。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那里是京郊的粮食产区,夏粮都是种小麦。记得七一年夏天,也就是在全区小麦开镰之前的那天下午,上午到下午三点多一直还是一片艳阳天,没想到下午三点多钟又是雨又是风,雨是暴雨,风是大风,接着下起了兵乓球那样大的冰雹,时间不长,刮风下雨下雹子也就半个钟头,可那滚滚的金黄麦浪顷刻之间不见了,老百姓哭都来不及。当时我站在自家门口,看着山洪从山下流过村街,那浑浊的雨水中不是飘起的桃子就是青苹果,我们想去水里捞桃子和苹果,可是水流太急,并且没过我们的膝盖,搞不好就会把我们冲倒。

后来才知道:这场暴雨大风和冰雹使很多的村庄损失惨重,成熟的小麦都被冰雹砸倒了,泡在泥水中。区里号召广大干部社员群众要发扬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抢收小麦,尽量减少损失,不能让到手的粮食就这样烂在地里。各村的社员群众在泥泞的麦地里收割着被雨水泡发的小麦,有的已经发芽了。那一年虽然小麦长势不错,按理说丰产之年,但这样的小麦怎么能够交公粮?分到社员家的小麦磨出的面粉都是黑的,蒸出的馒头不但是黑的,也是黏的,吃起了不好吃还沾牙,说实在的还不如玉米面窝头好吃呢。

当时也有个别村庄,个别生产队没有听从上面的指示精神,早在几天前就收割麦子了,结果还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损失,大多的村庄和生产队没有躲过这场灾祸,不说颗粒无收,即便是虎口夺粮,夺回来的也是发霉的小麦,出芽的麦子;到了年终一算账,家家没有不超支的,劳动力越多超支的越多。我们生产队损失惨重,那年一个工分三分三,一个大劳动力一天才挣三毛三,还不够买一盒香山牌香烟的,那还三毛四一盒呢!当然各家各户年底是见不到钱的,还欠着队里的钱。

当时有不少村子的老人都说要赶紧收割小麦,不要等到上面的三夏动员会开过之后才收割,已经有一些生产队经验丰富的老队长看出了阳山近期的变化,有的不听上面的安排,自己搞自己的生产,有的则听从上面的安排,结果小麦全泡了汤。

说实在的,当时的这种场面,老百姓的这种生活境地,阳山看着也流泪,看着也无语啊!那是什么年代啊!(2010.9.26)

怡儿

相关文章关键词

《阳山无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