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心屏映现的“乡愁”

心屏映现的“乡愁”

2013-10-25 22:32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40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

心屏映现的“乡愁”

作 者:心泰身宁/ 编 辑:可 儿

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最动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倘若没有乡愁,就构建不出中国的人文,至少是一种残缺的人文。乡愁,同样是一种久远的具有不衰魅力的文化。许多时候甚至是一种生命的召唤。文化的背景总是充满诱惑力的田园,城市或众生的背景也是田园。多少年来,我们置身喧嚣的都市忙碌于生计烦忧于得失,城市仿佛美丽陷阱也仿佛一座冲不出去的心的围城,把我们的肉体和灵魂与田园文化分隔开来,我们的情感和血脉里流淌的已是与文化相去甚远的东西。我们一直失去了那种“乡愁”的意识,失去了根的意识,失去了对于文化的热衷。遗忘了那种滋补身心的宁静悠远,遗忘了不该遗忘的一切,从名利场冲出去的智者。

当年我在北国之春,江南一片桃红柳绿之时,可新疆仍被大雪覆盍着,更看不着桃花一瓣的影子,此时此刻,我心中怀念故乡亲人尤烈。

常常,因为想念家人,因为思念故乡亲人,我声泪俱下地伏在桌上嚎啕大哭。抬起头,遥遥地望着故乡的方向。我已看不到那时的花开,却惊讶地发现了自己的憔悴和落寞。

常常,在不能安然入睡的深夜,心情寂寥的我遥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故乡亲人,遥想着那么想接近却不能接近的亲人,遥念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一缕乡愁,忍不住一次次地在心底问自己:那夜夜都打自己梦中走过的故乡啊,难道,真的只能回首月明中吗?

也许,乡愁这种情绪,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吧。它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时空的划分,不用学习,不需经验。它就藏匿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悄悄地发酵、慢慢地沁润,缓缓地渗透。一旦某一天,当我们开始体味这种唤作“乡愁”的感觉时,乡愁已经成为生命中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牢牢地吸附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如影随形,寸步不离。

千帆过尽之后,终于明白,故乡亲人始终是关山万里之外最缱绻的牵挂,故乡亲人始终是午夜梦回之时最深情的回眸;过尽千帆之后,终于懂得,胸口中最温柔的那份眷恋,叫做“乡愁”……

存于世间已不知多少岁月了,而乡愁却留在时空的血脉中,留在散发清香的书本里,留在清丽的田园诗间。今日的高楼长街,充斥了这种田园气,而乡愁却如丝如缕地在游子的脚步所至的地方飘浮游荡。

怀念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智慧。

乡愁是一种企盼,也是一种期待。

因而令人体会到“故乡的歌是一枝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整日里漂泊在外的游子,或许最是能体味到这其中的滋味的。所谓叶落归根,这是很多人不愿舍弃的理念。所以有少小离家老大回,头发白了,也一定要回到故乡。凡中国人,大都有或浓或淡的故土和家园情结。听到乡音,便不由得泪水涟涟,举头望见了明月,低头便思起了故乡。一枝一叶,一山一水,月圆月缺,都可以是思乡的寄托。这样的乡愁写在每个人的心中。它并不沉重,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恰似人心中的一面镜子,映照的是自己最初的形象,或者就象一轮圆月一样,始终皎洁在内心,有着淡淡美丽的身影。我想,这便是我的“美丽”乡愁的由来吧。

在我看来,乡愁的确应该称得上是美丽的。诚然,乡愁中也有伤痛,有怅惘,有一份欲盼却不可得的忧伤。然而,当心中那抹乡愁涌起的时候,内心必定是清纯而无任何杂质,柔软而又温暖的。那份明净和向往常常可以照亮心灵中任意一个哪怕是曾经阴暗的角落。在某种意义上,我并不希望一个人任何时刻都用坚强来武装自己,有时候,人必须有那么片刻的温存和宁静,哪怕是脆弱。想想家,想想故乡的山水,想想故乡的小路,想想故乡已长得参天的大树,还有那永远开不完的野草花。把故乡放在心里,在心里永远为故乡留下一个角落,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古时的人,多半背井离乡,归途难觅,所以更容易滋生也更容易理解乡愁的由来。现代社会,通信和道路越来越发达通畅,以至于远在天涯也若近在咫尺,来来回回不过平常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缓解了乡愁之重。然而我以为乡愁是永远的。乡愁的存在,不在于道路的曲折远近,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却在于人内心深处永远寻求的那份归属感。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个人都在流浪。而乡愁,便是那艘可以把我们带回最初的船。

无论走多远,无论离开多久,心却总是和家乡的一切血脉相连。在我的心中,家乡总是一处恬静温馨的港湾,即便两鬓斑白,浓了的也会是这一缕萦绕在心头永远也不会淡去的思乡愁。

故乡的山总是如此地让心路刻骨铭心,故乡的水在记忆里也还是那么的让人念念不忘。故乡的背后,是一群我们这些思乡的游子,在想念的心潮里相互挂牵着,然后与故乡的山山水水紧紧相拥着。

感谢您的赐稿

'’

相关文章关键词

《心屏映现的“乡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