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2013-10-25 23:30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3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小善”的积累,若想形成高素质的道德人格,也只不外是刻舟求剑;相反,过量的“小恶”,便会成为侵蚀心灵的催化剂,终极只能落得“多行不义必自弊”的下场。

在现实社会中,积极提高的道德观与腐朽落后的道德观老是并存的,人们或善良、或邪恶的行为心态便是这两种道德观的最终表现。善良与邪恶都是从微小的积累中所体现出来的,当“小善”与“小恶”经由了量的累积,也就天然而然地形成了“大善”与“大恶”,此时,人的思德便体现出一种光鲜的正反对比。

刘备当年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向后人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别由于好事的不起眼而视而不见,别认为微不足道的坏事便可任意妄为。

积善可以成德,雷锋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最后的献身,而在于他不管是作为一个农夫、工人或者士兵,都处处以一种螺丝钉般的精神,从微眼处为国家、为集体和他人着想。小事虽小,但精神珍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遭到陷害被判死刑前,留下了一个遗言,他嘱咐他的妻子在他死后要尽快筹钱偿还所欠下邻居买鸡的钱,不能由于他的离去而令邻居蒙受不必要的利益损失。仅是一只鸡,绝非大事,但足以看出这位哲学家高尚的道德人格,他这种待人处世的美德见于微小之中。

另有则故事说,宋代《鹤林玉露》一书中讲了一个“一钱斩吏”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崇阳县令因为一个库吏偷了一枚钱,就判处这个库吏死刑。判刑的理由是“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不论及这样量刑是否对,但那四句话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如果不把“小毛病”、“小错误”当一回事,那么久而久之“小毛病”就会变成“大毛病”,小错误就会酿成“大错误”,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小事偶尔做做”,固然上不了“纲和线”,如同一些人说的那样“大法不犯,小错不断,公安政法机关拿我也没办法。”可是,君不见多少致人于死命的“并发症”,正是由“小感冒”引起的呀!

积恶可以成灾,我们已能从中体味到他们衡量善与美、丑与恶的道德尺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小善”的积累,若想形成高素质的道德人格,也只不外是刻舟求剑;相反,过量的“小恶”,便会成为侵蚀心灵的催化剂,终极只能落得“多行不义必自弊”的下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我们务必铭记于心。

因此,在缺点、错误面前,我们应该有“防微杜渐”的精神。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旦到了“吃苦”的时候,便只有悔恨当初“小洞不补”了。

[怡儿]

相关文章关键词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