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水
导读流水人生,似水年华,很多时候,只要一提到水,总会染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思绪。水莫非真的那么柔弱可怜,让人莫名生出无限哀愁?
江城多水,汉江长江顺流而下,数百湖泊环绕其中。出生在江城,求学在江城,工作在江城,我有幸生在水的怀抱里,对这个城市的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从小就喜欢四季鲜明的雨水:喜欢春雨潇潇的缠绵,晶莹的水珠合着紫燕呢喃的春歌,从翠绿的叶片上缓缓滑行,拖着长长的水印,坠入开始复苏的小路;喜欢冬日冰雪消融的浪漫,和煦的阳光穿透云层抚慰大地,屋檐下倒挂的冰棱带着几分矜持,一点一滴地敲打着屋前依然冰冷的土地,跳跃成清脆的音符;喜欢夏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奇观;喜欢秋雨慢条斯理打落在梧桐叶上的幽静……
旅游在外时,我更喜欢选择有水的景点,试图找出水的另外一个世界。喜欢江南小桥流水的恬静,喜欢庐山绝崖飞瀑的壮观,喜欢西湖荡漾的万顷碧波,喜欢黄河东去的逐浪惊涛……
静默与澄明是水的本色。在这个高低坑洼、坎坷不平的世界里,“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日月星辰,山川丛林,万家灯火,都影印于水中。以水为镜,尘世的冷暖,人间的善恶,人性的美丑,自然就尽显其中了。
包容与上善是水的情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语道明了人的本能和水的归隐。水从圣洁的雪山走来,向雄浑的江河奔去,身处洼处,包容万物,可圆可方,可伸可屈,从不争高逞强;水永远顺势而下,胸怀坦荡,入地润草木,遇风化流云,不与万物争宠,以自己洁净的身躯荡涤世间的污浊。
柔弱与坚韧是水的哲学。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一粒石子,便可打破水面的宁静,一阵微风,便可吹来满湖的涟漪。然而,柔情之水蕴藏着倔强和坚定的力量。“抽刀断水水更流”,说的是水的柔性,“水滴石穿”,说的是水的坚韧。水就是这样,以温柔作为诱饵,由冰化为水,由天下至柔转化为天下至强,可谓神奇。就像番茄一样,经过青涩的生长期,总会有又红又甜的那一天。然后,整个夏天,都是她嚣张跋扈的时间,张扬得让人羡慕。
细流涓涓,小河潺潺,江河澎湃,大洋咆哮……水的姿态千变万化,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然而,对我而言,喜欢水更是缘于水与人生的不解之缘。水之本色,水之情怀,水之哲学,那么淡定,是对生命的最高褒奖,而水之静谧,水之澄明,水之柔韧,又是对如水人生的最佳诠释。
水是生命之源,润泽万物生灵。清凉的水每天都从匆匆的时光指缝缓缓滑过,不会为谁停留。一如先哲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珠,流经草原森林,流过戈壁荒漠,汇入苍茫大海。生命如水,一路走来,和风细雨也好,大雨滂沱也罢,喜怒哀乐,辉煌暗淡,都是水的歌谣,水的天籁。
看过一则故事。深山古寺里,一年轻人请教老僧:“为何人生如水?”老僧笑答:“水有三态,在极冷的状态下,它是冰;在常态下,它则是水;而在极热的状态下,它又是水蒸气。人活着当如水蒸气,充乎天地,置于高处,做到极大!”水一落地就会经受风吹日晒,却始终在低洼之处仰望星空,孤苦伶仃,与自己战斗,与无法选择的命运抗争。水与污泥同在,但从不“同流合污”,雨过天晴,污泥还是污泥,水早就升腾还原为原来的纯净。人生莫测,命运多舛,我们需要学会必要的低头,在尘世中保持住本色的自我。
人生区区数十年,从年少轻狂,到青春无羁,再到通达圆融,一如由冰到水,由水到气的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顺其自然,顺时而为,既要有冰的坚硬,有水的柔软,更要有“水蒸气”般的飘逸。这是一种奉献,一种回馈,一种极致,也是一种境界。
流水人生,似水年华,很多时候,只要一提到水,总会染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思绪。水莫非真的那么柔弱可怜,让人莫名生出无限哀愁?其实,水是强大的,你可曾见过“任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水也是深情的,你可曾见过“溺水三千,独取一瓢饮”?水更是灵性的,它牵动心灵,把持要津,不时变化身姿,折射出七彩的光辉。我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完成对水的立体的形象定位,也就能够感悟到人的全部精神世界了。
人的生命有如一汪清水,交织着脆弱与刚强。在生命的海洋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个不经意的片段,一次不起眼的挫败,乃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激起千层波澜。面对命运的颠沛,弱者如水之柔弱,随波逐流,随俗沉浮,颓废潦倒;强者如水之刚强,且多一分柔性和弹性,该弯则弯,该转则转,该进则进,故能逢山过山,遇海过海,奔流不息,达到人生的功德圆满。
简单,纯粹,透明,是水的基调,也是做人的本质。刚柔有度,伸屈自如,是水的哲学,也是做人的尺度。人生如水,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常常拷问自己:做到了像水一样清纯明澈,润物无声吗?活得像水一样豁达坦荡,潇洒自然吗?
水是无形的,随时随地可感可见。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每每感悟古人对水的赞美时,总会让我心平如镜,安分守纪,多了一分悲天济世的情愫。细细想来,一个人精神的寄托,灵魂的漂泊,生命的法则,与水的流逝和意韵有着与生俱来的因果来源。有了水一样的豁达,我们就能洁身自好,随遇而安,淡定从容;有了水一样的圣明,我们就能惠及众生,善利万物,感恩天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刚强,水的柔韧,构建了中国文人的心灵,寄托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楚国大夫屈子选择汨罗江水作为灵魂的归宿,让江水见证了他人生的清白忠诚,给后人留下一曲安魂悲歌;宋代大词人苏子人生倍受打击之后,安然淡定,在一轮清风明月伴随下,驾一叶之扁舟夜游长江,自我回归,自我解脱,成就了文人一生的美名……
一个在水中选择了安息,一个在水中选择了慰藉。前者的刚强让人赞叹,后者的彻悟让人折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水的功能亦是如此,关键是你如何看待了。
现代的你我,在如水的人生中,又如何在水的多重哲学性格中寻找到新的平衡点呢?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