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小车
导读在老百姓的眼里,坐小车就是当官的,当官的就是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总有一群人探头探脑想一睹“大官”的容颜。老百姓见过许多大官,可那是在电影和图片上,真正的“活体”没几个见过....
曾几何时,坐拖拉机都觉得很不错,坐大车,哪怕坐在木头堆上摇摇晃晃,也会觉得坐了趟便车而兴高采烈,总比花钱坐班车好得多,更不用说坐小车,那是当官的事。全村没几个坐过小车,要是哪家能培养个夹手提包坐小车的,那就光宗耀祖了,没准族谱就要记上浓浓的一笔。小车要是在村里一转,总有一群小孩在后面帮着吸附尘埃,趁人不注意还会偷偷地摸着沾满灰尘的小车,回去好跟同伴吹嘘:我不但看到小车还摸到小车。有的还会对着倒车镜摇头晃脑做个鬼脸。如果能让我们到里面的“软椅子”坐坐,哪怕是摸摸,都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在老百姓的眼里,坐小车就是当官的,当官的就是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总有一群人探头探脑想一睹“大官”的容颜。老百姓见过许多大官,可那是在电影和图片上,真正的“活体”没几个见过,更不要说握手这些肢体接触了,只有少数几个村干部享有这种“特权”。从小车下来的都要认真接待,握手、递烟、请客,是农村人基本的礼节。环环扣扣都要谨慎从事,小车来的人,口袋揣着项目、资金,头一点,笔头一挥,能让“黑白变彩电”,能让村里翻天覆地。
有一次,村里要来一部载着重要客人的小车,不巧在村口坏了,只好委屈“亲自步行”到村部,村干部见“大腹便便”的汗流浃背,又是递毛巾又是摇扇子,伺候的无微不至,“大腹便便”者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口里又是汽水又是西瓜,一句话,嘴全被“堵住”了。又小又黑的“驾驶员”由于上了趟卫生间,看着这热闹场面,也不好说什么,就如同一滴水融进大海一样,悄悄地入座。处长见世面广,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无不前呼后拥毕恭毕敬,有的甚至敲锣打鼓,让人荡气回肠,相比眼前场面,自然心理失衡落差大,敢怒不“便”言。会议正式开始,人家才发现,“驾驶员”坐在最中间,正在大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的时候,“驾驶员”从国际形势谈到国内形势,从领导干部的重要谈到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从古代礼仪谈到现代礼仪,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期间虽有一些小孩的嬉闹声和啼哭声,但还是不时有雷鸣般的掌声。大家心里犯嘀咕:这个领导的形象跟我们听说的不一样,还不如我们的书记高大。正当大家在为“形象”争论的时候,“驾驶员”突然提高音调,做总结发言:综合各种情况,我处认为该村不具备投资环境。
看着刚才发言的“驾驶员”坐进副驾驶的位置,看着热切期盼的小车来了又走,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