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聆听无染水
导读美景总有相似之处吧,人之爱水,无非是爱其清透、灵动、幽静等等,看无染之水,洗心无染。而无染寺的听水,撷取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那独到神韵,以及幂幂之中天地之合的灵验吧............
溪水,瀑布,浪花,水潭。浪是白的,白的如一朵朵花;潭是绿的,绿的似一块块玉。水就在那巨大的石头上流,淌,忽然被突兀的石头挤成一团,就哗哗的笑闹起来;溪水,潭水,你看不出多深,因为你总会一眼就能看到底,但扔一块石子,那“咚咚”的声音,又有些深不可测,或者你大着胆子把脚放进去,哈,卷起的裤腿,也能湿了......这就是无染寺的水,好像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描叙它的;也好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是在这里写的,要不怎么那清脆的水声,透彻的潭水,透明的小鱼,都和文中所记一般无二?
国庆长假里,我走进这条山谷,走进这片碧绿的水中,不打伞,看画,打伞,入画......
无染寺座落在泰礴顶南麓,是盛极一时的胶东第一古刹,始建于东汉桓帝永康年间。据《宁海州志》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曾建有一座庙宇,取名“无染院”为“居之者六根清净,大得解脏”的意思。
曾闻无染寺的十八潭水,被涓涓溪流串成了玉珠般的神奇与神秘,总有一个愿望亲临目睹。当置身于潭水、溪水如画的梦幻之中时,突然冒出了莫名的惊诧的一个想法,我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睛,打定主意一定要听听这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十八潭;听这沟谷曲折幽长,溪水、瀑布、清泉连在一起的碧水盈盈;听听这清波荡漾,水花四溅,使游人乐而忘返的人称“江北小九寨。”。
朦胧中,被一阵鸣锣开道的喧哗声惊醒,眼睛被飞溅的水珠珠挡住了,睁也睁不开,正在揩拭的空儿,有人在大声叫道快快看哟,王母娘娘来了,身边有好多好多天女围拢着她呢。我使劲揉揉眼睛,仍然还是睁不开......这时听到有人又在叫道,王母应是老太太,怎么三寸金莲如此巨大无比呀,她的洗脚盆在无染寺是首屈一指的大潭水,脚趾头与脚后跟占满的两旺潭水有十几丈远......我屏住了呼吸听到又有人继续在说,王母娘娘的脚好漂亮,浸入潭水里的金莲如同莲藕茭白,似金丝镶嵌......在五彩清澈的卵石辉映下,一览无遗......据说王母频频到这里来洗脚是狂恋东海水,痴望东君归呢......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逆溪水而上,穿过玉屏池,祭祀了圣母宫,花瓣飘香姗姗而来的仙女湖出现在我面前,幽幽清澈的湖面上虽有岸边微风的轻轻拨动,却也似那天宫深庭般的娴静。左边是通往溪水源头的山路,对面陡峭的山石上茂密的松柏郁郁葱葱,错落有秩的排开,倒影在湖面上,有的岩石微微的凸凹倾斜于湖面,有的像被刀削似的平整如画。上游的溪水像极了仙女的腰身,宛若水蛇般的盘旋着,难以想象仙女湖是从这滴滴小溪汇聚而成的......。除了有几个小孩童的吸水枪玩具的戏水声,大家都唯恐惊动了仙女们下凡。我轻轻的踮起脚尖,沿着平下游岸边的水波浪,挪到薄薄的一层湖水的地方。很遗憾天真的是有些凉了,不可脱鞋赤脚踩到湖水的。已经是上午10.30左右的样子,太阳透过岸边的树荫,把大半个湖面映的金环日蚀,水中七彩缎帘时隐时现,带有金孔雀尾图案的粉色印度纱丽被轻轻披罩我的身上,仿佛返回到了西施故里,又站到了诸暨的五泄前......
或许是,美景总有相似之处吧,人之爱水,无非是爱其清透、灵动、幽静等等,看无染之水,洗心无染。而无染寺的听水,撷取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那独到神韵,以及幂幂之中天地之合的灵验吧............
听水,心中无镜台,何处染尘埃?
心无纤尘,尘不染山,尘不染水,尘不染人,寺名无染。
如今,寺去名在,山在,水在,且山更秀,水更悠,岩石更光洁。
有的地方,一生只能去一次,有的景致,一生只能领略一次,但却足以让你无法忘却,并牢记其中的某些章节,久久回味不已......。
2010.10.05初稿昆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