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谁错
题记: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机构中,有一架无形无声的机器,其功能是倒棱磨角。写下这个题目,好象有点直白,含蓄的又没想好,暂且如此。
省委组织部派来的选调生、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张继先,任秦丰乡乡长刚满三年,就彻底改变了这个乡各项工作处海清县老么的被动局面。海清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对这个“娃娃乡长”刮目相看。媒体的多角度宣传,张继先也随之声名大震。地委主管农业的赵敏副书记点名要到秦丰乡来调研。
枪打出头鸟。正当张继先雄心勃勃创业干事的时候,一封状告张继先的匿名信从省纪委转到了海清县委书记林海手上。
林海把信批给县纪委书记南礼。南礼看到林书记“请落实人员,快查快结”的批示时,左手托着额头,深深吸了一口夹在右手食指与中指中间的剑牌香烟,一边缓缓的吐着烟圈,一边不紧不慢地把头抬起靠在椅子后背上。嘴里自语道:“张继先恐怕又要挂起来了,是第四位了吧……”
海清县近三年已处理过三个类似情形的乡(镇)和局级领导。原因:匿名信所告“经济问题严重,喜好女色等等。”查证:“工作成绩显著,得罪人多,工作也有失误之处”。结论:“先免职务,问题再查。”这样,三个优秀的实干家、企业家没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战场”,而问题一挂就是一年、两年……
还是天无绝人之路,与海清县相邻的凌丰县经贸委主任姜明瑞为发展全县经济到处招揽人才。听说三位有才之人政治上失意,便来到海清县三请“诸葛”。开始三位还真有点难为情。后来三个人被姜主任爱才心切的衷肠所感动。一同辞去“铁饭碗”,轻身来到凌丰县,没出一年,把号称凌丰县的三个“烂摊子”单位给整出了眉目,受到了县委表彰和肯定。
今天是县委研究张继先问题的第四个常委会了。纪委书记南礼将再次调查的情况向常委会作了汇报,会场上看文件的看文件,发短信的发短信,佯装记笔记的低头写着谁也不知道的东西,会场暂时的冷场。十几分钟后,主持会议的林海书记平缓的讲话:“大家觉得继先的问题现在不好作结论的话,我看就再放一放,地委最近办一个学习班,半年时间,让继先同志去学习,好好武装一下思想也不是什么坏事”。听了林书记的弦外之音,常委们明白了是什么意思,纷纷表态同意林书记的意见。
这已是省上转来匿名信的第四个月了。
在这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经济年代,张继先面对这倒棱磨角的无形机器显得十分无奈。
常委会仍在继续。林海正准备提出下一个会议议题时,县委办公室肖主任在林书记耳边低语了几句。林海起身,让各位常委休息一下,便走出常委会议室来到县委办。林书记笑容可掬的向来人寒暄,“部长大人驾到,有失远迎,失礼、失礼”。来人是地委组织部部长李龙山,看林书记进来,也起身握手问好。李部长是快人快语,说话干练利落。站在办公室的肖主任和秘书、通讯员,知道部长和书记有事相商,都知趣的纷纷离去。李部长说:“林书记,你工作忙,咱们就长话短说,我今天是来向你要人的。”“要谁”林书记紧问李部长。李龙山接着答说“就是秦丰乡乡长李继先,地委已研究提拔他当行政专署乡镇企业局副局长”。一听是张继先,林海脸上的表情马上阴沉下来,告诉李部长说:“他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呢。”“那是你们的事”李龙山说。“这是我们的考察材料,请你们尽快研究后回复组织部”。李龙山部长说话的口气似乎没有余地。“哦,对了,这里还有一封推荐信,你也看看”。算说着李部长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林海书记。
林海接过信一看内容和署名,才知信是秦丰乡十二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长联名给地委推荐要求提拔张继先的。这时林海带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向李龙山表态,“李部长,那我们马上研究,”他同时安排办公室肖主任带李部长一起去招待所休息,中午一起进餐。
从办公室返回常委会议室的几十米路上,林海感到腿很沉,路很远,嘴里自言自语的说:“在海清有问题的人,别人怎么都敢用呢?这可是干部路线问题呀,”林书记心里犯难着。
抬头间已到了常委会议室门口,记录的小王告诉林海:“吃饭时间到了”,林书记不加思索的说:“吃完饭,继续开会”。
一个星期之后,张继先任行政公署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的文件传送到了海清县。
责任编辑“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