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大王沟
导读从老张家里出来已经是下午一点,我们走回村委会,炊事员早已准备好了午饭,每人一大碗玉米渣粥,一个很大的白面镘头和一碗粉条熬白菜。我想这一顿饭,在大王沟村或许就是最豪华的大餐了。
一九九五年我参加了交通部扶贫工作组,春节刚过就来到洛阳市嵩县交通局?了职。我们的任务就是深入贫困地区调查、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帮助地方寻找脱贫致富的方法,并利用交通部提供的扶贫资金为地方规划和修筑公路。
三月初,山区的天气还非常寒冷,县交通局把刚刚募捐到的衣物、被褥打好包,决定先到大王沟村去看望那里的贫困乡亲。
吉普车开出了县城,在伊河滩地上艰难地爬行了许久才钻进了熊耳山区的一条山沟里。那山沟并不宽大,却很深远,拐弯?角的砂石路面,高高低低的崎岖不平,尽管车子开得很慢,我们仍然被摇得东倒西歪,头也经常撞到顶棚上。透过车窗看看大王沟,它干枯的沟底没有水流,山坡上裸露着发黄的岩石,稀稀拉拉地长着些尚未复苏的野草和灌木,看不到鸟飞,也看不到人行,死一股的寂静,这时,我已经感觉到了凄凉和贫穷正深藏在这条山沟里。绕过一条叉路,远远看到山坡上有一间不小的土坯房屋,村支书和村长从屋里走出来,伸出两双粗糙的大手迎接我们,我们随两位村干部走进屋里,在摆放整齐的长条木?上坐下,老炊事员递过几只大海碗,倒了满满的白开水请大家喝。我问道:
“这里就是你们村委会的办公室吗?”
“是的”村长回答说
这间办公室有四间大小,其中一间被隔开做了伙房,伙房里并没有什么炊具,看样子也不是经常开伙的地方。办公室同样也是空空荡荡的,只有两张很旧的木桌、一张老式方桌和几条长?,桌上摆放着一台老掉牙的扩音机和一只话筒,房子一角用茅草铺盖的屋顶还漏着青天。
我们喝了一些热水,把带去的衣物交给支书和村长,就准备去看一看村民的生活情况。当我们走下山坡时竟觉眼前一亮,一排红瓦做顶,红砖为墙的新房端端正正地站在坡脚下。我指着新房问村长:
“那是谁家的房子?”
“是刚刚盖起来的小学校!”村长回答说
“盖这些房子要花多少钱?”
“不到一万块”
“是村里自己解决的吗?”
“我们村很穷,把十几年的积蓄都投进去了还不够,乡政府又补贴了一些!”
“为什么把积蓄都投到小学校?不给村委会的屋顶补补漏?”
“村委会只有我们几个人用,破点、旧点不打紧!孩子们读书是大事,不能委曲了他们!”支书接着说“祖祖辈辈以来,我们村穷就穷在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上!所以我们村委会决心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大王沟村要脱贫真的还要靠他们呢!”
支书的话虽然不多,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一路上我们和两位干部聊着脱贫的问题就进入了一个居民点,这里有十几户人家,清一色的黄土坯或干打垒房屋。一盘石碾蹲在路边,一对父子正碾压着什么,我们走近时,父子停了手脚,惊讶地望着我们,于是我问他:
“在碾什么?”
“柿子皮”个子高高瘦瘦的父亲回答
“碾它做什么?”我奇怪地问
“这就是他们的口粮!”村长说
“柿子皮也可以做口粮吗?”
“是的!我们这里地太少,种的粮食不够吃,山上的柿子又运不出去,只好当粮食吃,以后再把皮晒干,等到青黄不结的时候再碾成面度荒!”支书说
我抬眼望去,见各家的屋顶上都凉晒着厚厚的一层柿子皮。
支书带我们走进一家的院门,院子不大,角落里堆着一些干透了但还没有脱粒的玉米棒,主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这是交通部扶贫组的同志,来看看你。”支书介绍完转过脸对我说“他是我们村的老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做过八路军的交通员,受过好几次伤,思想可好啦!是我们村里的五保户,你就叫他老张吧!”
“老张,你好!”我握着老张的手“身体好吗?”
“好呀!好呀”
“家里生活有困难吗?”
“没有!”
说着我就走进了他那黑洞洞的屋子,他的老伴站在一口大缸前,我问:
“你们吃饭了吗?”
“没有!”老太太快咀快舌地回答道
“不饿就不吃了!”老张补充说
“是不是粮食不够吃?”我问
“粮食都让儿子带到工地去了!”老太太依然快咀快舌地说
“谁要你说话呢!”老张好像有些不快“是这样,孩子去参加修路了,粮食得先紧着他用,我们在家里的人怎么都好说!”
我掀起老太太身后的缸盖,缸里空空的,没有一颗粮食
“家里没有粮食了吗?”我问
“有!有!院子里还有苞米,屋顶还有柿子皮!”老张说
“为什么不把它们碾出来吃?”
“不急,等饿了再碾!”老张说这些话时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候大家的粮食都很少了,得省就省一点,大多数老乡一天只吃一屯,甚至两天才吃一屯饭”村长小声告诉我。
“你和支书吃几屯?”我问
“我们不出远门,不下地干活时也吃一屯!都习惯了”
听到他们的谈话,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滋味,情不自尽地把手插入口袋,掏出了仅带在身上的几十块钱,拉住老张的手说:
“不了解乡亲们的情况,今天身上就带了这一点钱,留给你用吧。为了支持儿子去修路,你们自己竟然?不得吃饭,我得好好向你学习呀!”
老张推脱着不肯收下我的钱,还是在大家和支书、村长的劝说下才免强把钱攥在手中,一边颤颤微微地说:
“你们都是好人呐!我要感谢毛主席!感谢人民政府呀!”
从老张家里出来已经是下午一点,我们走回村委会,炊事员早已准备好了午饭,每人一大碗玉米渣粥,一个很大的白面镘头和一碗粉条熬白菜。我想这一顿饭,在大王沟村或许就是最豪华的大餐了。尽管我们的食量并没有那样大,我们还是把它们全部吞进了肚里,为的是,好让我们永远记住大王沟村,好让我们慢慢消化大王沟乡亲们的生活和感情。惭愧的是,我们来了,又给村委会增添了一些负担,否则,这顿午餐的费用,又会被他们投入到孩子们的教育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