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由“五人说”想到的

由“五人说”想到的

2013-10-23 15:51 作者:翟德泽 阅读量:32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五人说”,说到底就是家庭伦理道德。“百善孝为先”,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五人”皆亲人,家和万事兴。

我和老伴参加过一次“夕阳红”华东七日游活动,同行者基本上都是老两口,少数年老体弱者有子女陪护。此次旅游的特点是“闲庭信步”式,不急不慌,边走边看,边听边聊。一天,游完一个景点后,稍事休息,大家免不了三五成堆地坐着闲聊。几个老姐妹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一苍颜白发老妇忽然提高嗓门:“有人说,老伴是恩人,女儿是亲人,女婿是仆人,儿子是仇人,儿媳是敌人,一点不错。”“五人”说,出语惊人,一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有拍掌叫好者,有侧目不以为然者。细一思忖,话虽偏激了些,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老伴是恩人。夫妻关系应该说是世上最亲密的关系。古人有言,“少年夫妻老来伴”,“一辈子儿女不如半辈子夫妻”。老夫老妻历尽坎坷,风雨同舟,相伴同行,渐入老境。大爱无言,爱情已逐渐质变为亲情。“恩爱夫妻”,爱淡而恩浓。饮食起居,相扶相携。“百日床前无孝子”,却有老伴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人到老来有老伴相伴,福莫大焉。倘鳏寡孤独,形影相吊,则凄楚可怜。因此,老夫老妻,倘一人先去,生者必遭精神重创,有的不消几年,便可能辞世而随,就是这个道理。

女儿是亲人。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小棉袄果然暖和。虽说儿女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然女儿长大后也要为人妻,为人母,对母亲怀胎之苦,生育之痛,养育之难,感同身受。养儿更知父母恩,女儿对父母的依恋关爱、体贴入微是当儿子的难以企及的。电视连续剧《老牛家的战争》,是一部很好的家庭伦理剧。老牛含辛茹苦养大的两个儿子竟远不如从小就送人的女儿。人物剧情虽属虚构,但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与反映。忤逆儿随处可见,不孝女鲜有耳闻。人说“养儿子是名气,养女儿是福气”,或许是箴言一句。网上有人问,“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答曰:“到住院部看看就知道了。”重男轻女的观念正逐渐被颠覆,城里人更倾向于“养女防老”。同游者互相问起儿女资助本次旅游事,答案大同小异,相视大笑不已。“女儿是亲人”,几乎是老年人的共同心声。

女婿是仆人。俗话说“娶个媳妇过继个儿”,“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婿是仆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说当今社会“阴盛阳衰”,女人十有八九是家庭中的“财政部长”。一般说十个女婿有九个不愿去老丈人家,但为了取悦妻子,只好取悦丈母。女婿对丈母比对自己父母更孝敬的事并不稀罕。所以小品相声常以此类题材讽喻这一社会伦理现象。

儿子是仇人。此言过激,以偏概全。“娶了新娘,忘了亲娘”的事不是没有。但是男人天生骨子里就写满了孝顺。夫妻反目成仇,往往是女人触犯了男人的这一条神经。诚然,人性的弱点是“疼下不疼上”,有些人因惧怕“河东狮吼”,借口“怕老婆免生气”,而对父母不养、不敬、不孝,终于遭人不齿。本次旅游中有一男子,四十来岁,个子不高,身体单薄,陪护七十多岁行动不便的老母亲,专门买了一辆折叠式轮椅,坐车时把轮椅放在后备箱里,到景点后,便用轮椅推着母亲游览观景。每逢景点有楼台殿宇,便背着母亲上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台阶,母亲见儿子累得满脸是汗,心疼不已,再逢殿阁,坚决不上,儿子匍匐在轮椅前不起来,母亲拗不过儿子,只好含泪伏在儿子的背上。游人无不唏嘘慨叹:“孝子,孝子!”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旅游时两个儿子像哼哈二将一样呵护左右。可见世上孝子大有人在。视儿子如仇人者,多因忤逆子令老人寒心所致。《老牛家的战争》中的两个儿子不是仇人胜似仇人矣!

儿媳是敌人。话中充满战火硝烟味,是婆婆对“恶媳妇”怒不可遏的呐喊。“婆媳是天敌”,古往今来婆媳关系是最难融洽的关系。男人在婆媳矛盾中常受“夹板气”,所以人说“儿好不如媳妇好”,“媳贤”方显“子孝”。好女儿不一定是好媳妇,好媳妇一定是好女儿。婆媳关系一般,针过得来,线过得去的比较普遍。关系恶化视为仇敌者较少,婆媳如母女者也不稀罕。聪明的女人懂得“爱他先要爱***”。婆媳关系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才能“两好合一好”。古人有联云:“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又曰:“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五人说”,说到底就是家庭伦理道德。“百善孝为先”,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五人”皆亲人,家和万事兴。愿大家都能把传统美德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传承下去。

怡儿

相关文章关键词

《由“五人说”想到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