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又见矸石山

又见矸石山

2013-10-22 11:08 作者:天山 阅读量:29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尖尖的矸石山、永不停转的大绞车、幢幢红砖楼宇、门面华丽的商店、鸣笛的车辆、快乐忙碌的人群伴着商家的广告和音乐。如今的小镇被渲染成了一幅车水马龙、繁荣、祥和的美丽图画。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小镇—赵各?。

公交车还没有停站,两座高高的、尖尖的矸石山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刹那间,儿时的一幕幕情景,便如潮水般在我的脑海中翻卷起来。

在我刚刚有了记忆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说,我出生在北工房一座破旧的石屋里,那时,爸爸在开滦矿做采煤工,家境非常贫寒,因为他读过两年私塾,几年后被选做了练习生,提拔为低级员司后,才住进了新员司房。

新员司房也由石头筑成,像鱼骨一般排列在大沙河西岸。大沙河从北山流来,到小镇南端拆向东山,以后就不知道了去向。每年夏末秋初洪水泛滥的时候,围墙外就会响起涛涛水声,这时爸爸总要竖起木梯,抱我到屋顶上观看那奔笊咆哮着的激流。

读小学的时候我很单纯,每天都和小伙伴手牵着手到学校去读书,放学后便无忧无虑地玩耍。那时我们最爱去的地方是高工房,它与矿务局大门相毗邻,是一片建在小山顶上的工房,要到达那里必需攀蹬百十级台阶,之后,就可以站在空地上鸟瞰被烟尘笼罩着的小镇全景了。工房的围墙不高,每每我总是双手伏在墙头,遥望那高高的、尖尖的矸石山,当铰车的钢缆把?装煤矸石的翻斗车拖到颠峰后,随着一股烟尘的笊起,被倾倒的矸石便疯狂地滚落下来,那时,山下就有成群的拾荒人开始向上攀爬,挑拣着那些尚能燃烧的煤矸石,用以维持他们贫困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我则会呆呆地凝视着矸石山脚下那两座巨大的绞车房,两组大大的铁轮分秒不停地转动着,一次次把下井的工人送到地层深处,又一次次把井下的工人提升到地面。每当我看到那些拖着疲惫身躯,满身、?脸沾满煤粉、没有一点欢乐情绪的人们时,心理总感到一阵阵酸楚,我知道,我的父亲也和他们有着几乎同样的命运,这个时候,我更盼望能在走出矿井的人群中看到父亲的身影。

那年冬天我已经读到了四年级,胆子越发大起来,天还没有大亮,就拉着来库绕道小马路去学校。那天,天气格外寒冷,强劲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割裂着我们的脸颊,股股寒气透过棉衣一直渗入肌肤,我们俩个后悔不该因贪玩而绕路,于是奔跑起来。突然,来库惊叫道:

“你看,水沟边躺着一个人!”

我转头看去,见结了冰的臭水沟边的确卧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他骨瘦如柴,头发蓬乱,眼睛深陷在突出的眉骨和颧骨之间,皮肤上还印着一块块紫色的血斑,他的身体僵硬,他已经死了!……

放学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

“那一定是讨饭吃的乞丐,或是没钱治病的穷工友,有些贫困潦倒的醉鬼和抽白面儿的死鬼熬不过冬天也会冻死在路边!”

从来不怎么多话的父亲,那天晚上突然把我叫到他身边说:

“培华呀!今儿早上你看到死人啦?怕吗?”

“怕!”我说

“知道吗?那都是些穷人,没家没业的穷人!”

“他们为什么没家没业?”

“世道不好,又没有文化!”他叹了口气接着说“记住,你可要好好念书,长大了不要受穷!不要像他们那样,劳苦一生却一无所有,沉?一生,也难得富人们的怜悯,终于可怜巴巴地被累死、饿死、冻死在街上!”

从那天起,我便意识到没有文化、贫穷和死亡竟是这样的亲近。

冬去春来,小镇上突然开进了一批大兵,每条胡同临河的头一户人家都被派驻了一个班的国民党先遣军,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兵们在屋顶上垒起了沙袋做工事,与此同时,巡警也一天天多起来,那些身着警服的人,整天牵着狼狗?街搜查,搞得人心慌慌。这些迹象都预示着小镇将要发生一场不小的变革!

初秋的一个深夜,炮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那炮声是从东山脚下传来的,大沙河东岸又响起了一阵枪声。刹时间,先遣军住的屋子里吼叫着乱成了一团,大兵们火速爬上屋顶,接着便响起了鞭炮般的枪声,所有驻军的屋顶上都打响了。杂乱的枪声,说明先遣军们正进行着一场顽强保卫战,然而,仅仅一个方向的射击,又似乎是在进行一场打靶训练,因为在先遣军们还击的近一个时辰里,并没有听到大沙河对岸再有枪炮声传来。还击终于停止了,夜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宁静,直静得令人毛骨耸然。突然,大沙河对岸又响起了一阵清晰的机枪声,先遣军的还击再一次大作特作起来,这一次还击直打到天色朦朦发亮。二次还击停止后,先遣军们急忙回到屋里,接着便仓皇地离开了我们的小院。

我们已经没有了?意,爸爸拉起我悄悄走到院中想看个究竟,只见院中丢洒着一大堆弹壳,木梯还搭在屋沿上,屋顶上躺着几只空空的弹药箱,许多弹壳散落在沙袋周围。我和爸爸爬在沙袋背后看看大沙河对岸的情况,谁知,那里竟安静的空无一人,根本找不到刚刚才发生过一场激烈战斗的迹象。

天亮了,爸爸照常到矿上去,但,他们却没有下井。午后,一支由数百名矿工和职员组成的队伍,举着红旗,敲锣打鼓出了东大门,朝大沙河方向走去。

第二天,女子小学校操场的大门敞开了,工人们搭起了一个硕大的舞台,主席台上?着毛泽东的画像,红纸黑字写着“庆祝赵各庄解放大会”的横幅悬?在幕布上端,操场围墙上贴了许多“庆祝赵各庄解放!”“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各色标语。矿区的工友们手持或红,或绿的三角纸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席地坐在操场中,小镇上的妇女和孩子们也聚集到这里,大家快乐地说笑着,像过节一样。

中午时分,主席台上的几张木桌后坐满了人,一位操本地口音的大汉走到前沿,高声宣布:

“乡亲们!工友们!昨天,赵各庄解放了!今天,咱们工人就成了赵各庄矿的主人翁!”

大汉的话音刚落,台下就暴发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一种饱受压抑、突然得到释放、充满着无限激情的吼叫声,一种从地狱中冲出来的沸腾淹没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境。我惊讶地看到大人们在笑,他们笑的那样奇特,那样狂热,那样逼真,他们此刻的笑容,可以说是自我懂事以来从不曾见过的。从那一天起,小镇上的人们都变了,尽管大家仍然穿着昨天的旧衣服,吃着和昨天一样的粗茶淡饭,做着和昨天一样的工作,但是,大家的脚步不再沉重,大家的精神不再沉?,处处洋溢着兴高彩烈的气氛,人们的精神升华到了另一个世界。

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这里,眼前的小镇已与五十年前的它大相径庭了!站在记忆中高工房的小山之巅,看到矿务局绞车房的巨大铁轮依然不停地转动,但,上下班的工人们不再无精打采、更不沉?寡言,他们说着、笑着、追逐着到他们要去的地方。矸石山上的翻斗车照旧从山顶向下倾倒着煤矸石,然而,山下却不见了拾荒的人群。记忆中的北工房不见了,新工房不见了,高工房不见了,新员司房也不见了,到处都是了六层红砖楼房。灰尘四起的小马路、大马路不见了,如今整齐的柏油马路和宽阔的水泥大道已经四通八达。规模很大的百货商店、饭店、超市布满了街道两侧,自由市场上,各色水果,日用百货,玲琅满目。昔日的开滦小学,已发展成了学科丰富的重点中学。如今小镇的地域已扩展到了大沙河的东岸,扩展到了北山的脚下,马路上穿梭奔跑的汽车并不比城市中稀少,不时还有的士往来。

尖尖的矸石山、永不停转的大绞车、幢幢红砖楼宇、门面华丽的商店、鸣笛的车辆、快乐忙碌的人群伴着商家的广告和音乐。如今的小镇被渲染成了一幅车水马龙、繁荣、祥和的美丽图画。

田少宇

相关文章关键词

《又见矸石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