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难教 -3- 小猫钓鱼
导读“你曾教我,猫是猫科类动物,是老虎的师傅,地上爬的,它又不会飞,它试着去捉蜻蜓抓蝴蝶,最多和《猫和老鼠》里的一样,算是一只笨猫。”儿子进行反驳。
儿子小的时候,每晚上床临睡前,是雷打不动的讲故事。这个习惯他和我是“一个打,一个挨”,直到他大了些,我有些厌倦了,也还偶尔保持他撒娇似“软磨”的耍赖。
记得有一晚,我在外应酬后回家,实在很困,想偷一下懒,然小家伙不依不饶,我用商量的口气要求他,要求他反过来给我讲个故事来听听,他欣然应允,便绘声绘色地开始讲了我以前讲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
“在树林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有许多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一天早上,猫妈妈带着小猫到小河边去钓鱼…”
…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没有钓着呀?”
…
猫妈妈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要一心一意地钓鱼,不要三心二意,你一会儿去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
小猫赶紧捉住大鱼,高兴地喊了起来:“我钓到大鱼啦,我钓到大鱼啦!”猫妈妈和小猫一起拿着他们钓到的大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连个七八岁的孩子都能讲得很熟的故事,我与其说是听得很认真,不如说是看得很惊讶,想得好复杂。看着他的有板有眼,小模小样,一腔一调,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爸爸,你是怎么想的呢?”望着他怪脸般得意的样子,很显然,我们角色现在发生了转变,让我一时还不知所措,我也只好把平时要求他的一些回答,应付了一句几乎是定式的“感想”:“小猫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那样会一事无成!”但又仔细一想,考试制度、成绩至上、孩子乖乖听话、好好学习等,这些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社会和学校,要保持跟孩子“平视”的高度,做家长的应该对孩子以尊重和鼓励为主,这样比成绩更重要,于是以不同的“听后感”开始了我们“特别”的沟通。
“小猫三心二意,开始怎么也钓不着鱼,后来听猫妈妈的话,一心一意钓鱼,就有了收获。”我还是惯性般进行说教。
“猫应该是吃鱼的,捉老鼠的,是猫妈妈要它去钓鱼的,它心里不高兴钓鱼,应该不算三心二意。”小家伙有些新的看法。
“你平时做作业,一会去喝水,其实不渴;一会东张西望、上厕所,不专心,由着自己的性趣,你有点象一只不安静、没有耐心的‘小猫’。”我俨然很家教的模样。
“你曾教我,猫是猫科类动物,是老虎的师傅,地上爬的,它又不会飞,它试着去捉蜻蜓抓蝴蝶,最多和《猫和老鼠》里的一样,算是一只笨猫。”儿子进行反驳。
“好,就算是猫妈妈勉为其难地要求小猫一心一意地去钓鱼,这也不是它的特长,故事是想告诉你,懂得只有一心一意专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我已开始有些居高临下。
“可能是鱼儿吃饱了,和我一样,有时不想吃,小猫再怎么专心也没有用的。”儿子很独立思考、有自信的样子。
“行,就按你的想法去自由思考。”我嘴里虽还在批评,心里是深深地点头默许的。
原来,传统的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正悄然、轻易地被打破,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因人而异,不去破坏了孩子的兴趣,不从众,尊重、接纳、爱孩子,不给孩子吃父母根据自己意愿所配的“灵丹妙药”,让孩子随时代的节奏、自己的空间成长,需要反思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精神上强壮起来。
我是小猫我抓鼠。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