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声声话广告
导读在不少小城市的街边总有擦鞋的地摊或你在小饭馆吃饭时有人问你是否擦鞋。街边擦鞋在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还说得过去,在吃饭的时候要你脱鞋擦擦总有那么一点不协调。
今天登顶的人特别多,车都停到好几里外了。我已登过顶两次了,不想去凑热闹,独自一人去喝茶,等着朋友去爬金龙长城。坐在农家乐的树阴下,望望天空的浮云,看看湖水的碧绿,慢慢品尝着刚刚泡好的素毛峰,不时回复朋友发来的节日问候,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本想这样清清净净地等待,在等待和遐想中进到一种不关心一切的放松状态,这样一种平静的奢望被一阵阵嘈杂声打破,嘈杂声中夹杂着卖东西的各种吆喝,辨不出具体的内容。我认真仔细地听听了好久才大致知道叫唤的是:“买水买豆浆买饮料”、“买布鞋买凉鞋买草鞋”、“买太阳镜买太阳帽买太阳伞”,有的叫卖还由扩音喇叭传来,这样的叫卖热是热闹却让人让人晕头晕恼,找不着南北,不知道究竟谁在卖啥。只见人们东张张西望望,图热闹的多买卖成交的少。面对这样的场景,使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下广告的效果和韵味。
有效的广告设计应处处体现出“准、新、趣、吸”四大要素。必须将需要与顾客沟通的信息内容准确地进行传递。因此在文字、语言、图案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地表明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广告的内容新颖而不落俗套;广告做到可看性、趣味性、能激发起顾客的兴趣;广告要有强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百看百听不厌。它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展现,有的人把它视为“人类文明中的第八种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电影、电视等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让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自然地接受宣传,引起购买的欲望。广告词更因该简洁易记、琅琅上口,过目不忘,过耳能诵。
儿时没什么娱乐可玩,常常与伙伴去街上看“小电影”。“小电影”就是将各种故事制成幻灯片,两头卷上,转动手柄,眼睛对准镜头慢慢看里面的故事,每次2分钱。卖“小电影”的老头瘦小的个子,微微有点驼背,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声音洪亮地用当地的方言叫卖着招揽生意:“看机枪看步枪,看十八县市打隆昌”(注:文化大革命中四川隆昌的武斗最凶,全省18个县市的人都去那里参与了),“看飞机看坦克,看苏联红军打德国”,“你不看我不劝,无事去把公园转”听起来内容鲜明,念起来顺顺当当,多少年了至今还能背诵。
现代的商品经济,广告处处不在,时时不在,已经是营销的必须手段。有的广告让人心虚,顿生厌烦;有的广告使人新颖,爽朗愉悦。择其一二品味一下:
“全国第一、独家生产”,陈旧地用语鼓吹着枯燥和乏味;
“品质优良,世界领先”,优良可能,领先未必;
“出血甩卖、欲购从速”,欺人智商低下的骗人招数;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哲学一般凝简,诗一般描绘,让人联系翩翩;
“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时尚与悠闲,飘逸中揽尽美景,向往无限;
“做女人挺好”,含而不露却切切关爱,女人心领信心重生,男人神会可期可待;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你我都在世界中,寒冷还怕啥?
我注意到古代的商业店面十分注意广告的作用。酒幌的飘扬,膏药幌的醒目,拨浪鼓的叮咚,铁马掌的串联都能反映乡俗,引出典故,记载历史,具有不可忽略的文史价值。洛带古镇里的店面多以楹联的的形式概括本店的特色,同时也起到了广告的作用。
北京布鞋店的楹联是:“足下生辉竟风流,皇城御屐老布鞋“;
石磨豆花店的楹联为:“名震乡里仅此一处,味压全镇别无二家”;
伤心凉粉店的楹联有:“冷凉粉热凉粉冷热随君,甜蒿馍咸蒿馍甜咸由人”。
等等,还有许多有特色的语音文字。我认为古代的楹联具有工整,押韵,易记等特点,好好发掘可弄出许多好的广告词。
在不少小城市的街边总有擦鞋的地摊或你在小饭馆吃饭时有人问你是否擦鞋。街边擦鞋在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还说得过去,在吃饭的时候要你脱鞋擦擦总有那么一点不协调。我经常在想他们的生计也够辛苦的了,这样的服务也需要一种吆喝,一种广告来推销吧。人们常说在察看女人时首先看脸,在观察男人是首先看脚(指脚上穿的皮鞋)。想到此,广告词脱口而来:“女人一张脸,男人一双脚”,免费拿去用吧!
2010年9月22日中秋节于洛带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