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干部不要辜负民意的重托

干部不要辜负民意的重托

2013-10-23 21:40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35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解放思想促跨越,全民创业奔富裕,这就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中心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决策;要科学决策,就要求真务实,就离不开群众参与。

·时评报道: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要求,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出发,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探求其中的真实规律,并以此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依据。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应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基层干部更应该改变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的状况,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干部既要有爱民之心,助民之力,更要有富民之技,安民之能的过硬本领。

“对于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坚决下课。”这是近日《南风之窗》报道的一篇评论,在网上大受欢迎。有网友认为:“这种无记名民主测评,是货真价实的测评,是真刀实枪的测评,直接见证了票选的力量。它最大的亮点在于,选票握在群众手中,领导干部的升降不是上面说了算,而是由群众说了算。”把干部的官运交到群众手中。这样可以改变干部的结构和干部的作风,希望有些干部不要辜负民意的重托。

曾几何时,在一些地方也推行过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民意参与的方式,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尽管干部选拔时引入民调,但民调许多时候被虚置化,仅仅当做观赏性点缀,不仅无法真正决定干部任用,反而成了一些官员摆功邀宠、装点政绩的道具。在一些地方,也实行过民调,但民调结果要么秘而不宣,要么选择性公开,甚至矫饰性公开,于是我们看到的民调是失真的民调,民调结果喜气洋洋,一片大好,与真实的民意相去甚远,与被调查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大相径庭,这样的假民调显然不能服众,也很难对官员有足够的警戒效果。

用好一个干部,可以带动一大片。用错一个干部,可能挫伤一大片,这是通过长期的实践验证了的。通过人民选上的公仆理当自觉去掉浮躁,把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中的件件事儿挂在心间,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到腿勤、嘴勤、脑子勤,经常深入基层,到群众中间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自然便会在群众的心中烙下亲民的印痕。反之,拿官腔、摆官架、耍官威,工作怕苦怕累,贪图安逸享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心只想做个“太平官”,这样的官百姓自然不会买账,下次选举绝对不会再投你的票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为人,台上台下,民心如镜,终归得让百姓来评说是最真实的。

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干部平时就要放下面子观念,深入基层,走街串巷,走村串乡,到群众中去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当前希望什么、渴求什么;要掌握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的详实一手资料,耐心听取群众意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符合群众意愿、便于群众接受、易于群众操作的发展规划,切忌好高骛远,贪大求洋。要丢掉架子。有的人喜欢搞前呼后拥、警车鸣锣开道,工作人员不多,陪同的各级领导不少,整得下面群众鸡犬不宁;有的人喜欢搞“兵马未动,电话先行”。群众对这些作风颇有微词。希望人民的公仆要扑下身子。有的人是张飞卖肉,光说不干。讲科学发展观,滔滔不绝;讲以人为本,口若悬河,但就是不能扑下身子抓点群众摸得到、看得到的具体工作。这种工作作风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应当纠正。

老百姓对干部认可与否,干部作风实不实、形象好不好、工作业绩突不突出便是一个重要的标尺。现在我们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已经把“民情直通车”开进了基层,把建好和谐社会的理念带到了基层,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不折不扣地传达到了基层,把促农增收的路子引到了基层。恰是“带着宗旨上一线,带着政策下基层,带着爱心为百姓”的最好体现,值得提倡并推而广之。其实,大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具体事情,件件都是大事,作为人民的公仆,理当怀揣一颗亲民、爱民、为民、利民之心,仔细倾听基层群众的诉求,真心实意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一心一意服务基层群众的实际行动,去温暖民心,化解矛盾,才能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时下,各地纷纷采取开通热线电话、开展驻村帮扶、设立领导接待日、实行领导包村联系制度以及领导定期下基层调研、领导大接访等措施,听民声,察民情。这些举措将大量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深受群众的欢迎。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有些地方听民声而无回音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虽听在耳中、写在本上,却没有将群众的反映和呼声记在心里,让问题搁置一边、石沉大海;有的虽当场承诺,事后却敷衍推诿,很长时间也没有实质性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整天沉溺于文件、会议,忙于各种剪彩、首发、颁奖;热衷于上电视、登报纸,搞形象工程,搞轰动效应,急功近利,大吹大擂。再比如说,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即使下基层调查,也是像演戏一样,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特别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数字,虚构政绩,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把造假当作往上爬的手段。这样的风气愈演愈烈,屡禁不止,与社会上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之风结合起来,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绝非漂亮口号,也非权宜之计。如此只做表面文章,而无解民难之实,怎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怎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呢?对群众的反映和呼声,做到虚心地“听”并不难,关键是听后要倾心对待,真心务实的处理。不能处理的工作要说明情况,干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言必行、行必果,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声声有回音,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个好人不见得就是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要想当好官,就必须是堂堂正正做人。这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起码素质和成长的必须规律。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多一分知识就多一分为老百姓办事的能力,多一分知识也就少了一分工作中的失误。但有知识不一定就能当好市长,没有知识却肯定当不好市长。在现实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要胸怀忧患意识,为百姓作主,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样无疑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

今天,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逐步迈向城乡一体化的情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自身要具备较高素养和各方面知识,才能带领老百姓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引领和注重科技创新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追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既要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培养,具有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掌握更多现代化知识。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迎接挑战,知难而进开创新局面。只有这样,才会更称职,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才能通过共同努力让中国经济尽快复苏和振兴。

近段时间,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已经发生了困难。为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贯彻落实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帮助广大企业“爬坡越坎”,各地纷纷出台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困、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其广度、深度和推进速度,为近年所少见,深受企业好评。

危机本来就既意味有危险,同时也蕴藏着机遇,金融危机应对好了,危险就能转化为机遇。在与企业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过程中,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要着力打造发展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优的区域环境,中央扩大内需制定了好政策,就要抓紧落实,避免出现“肠梗阻”现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把自己看作是政策的“供应商”,既帮企业挑选适用的政策,又教企业如何用活好政策,领导干部要将政策从“供应”层面延伸到“售后服务”,确保好政策能够及时、精准地落实到企业,使每一项政策都能真正物尽其用。认真做好政策的“售后服务”。若如此,则必然能使企业顺利“越冬”,而且还能为将来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放思想促跨越,全民创业奔富裕,这就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中心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决策;要科学决策,就要求真务实,就离不开群众参与。现在有些系统从闭门办事转变到开门纳谏,这无疑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探索。这一“闭”一“开”,两者所凸显的工作理念与发展思路迥然不同,其做法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把群众关在门外,淡忘了群众观念,使群众与之产生了距离感和不信任感;后者主动敞开大门,有计划地邀约各界群众代表参与,发扬民主听民声,科学决策办实事,提高了本系统本单位在群众中的透明度和满意度。尊重民意、走群众路线,畅开胸怀,广开言路,改进工作提升效能、集思广益共谋发展,这是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方法。

各级干部要真正务实扑下身子认真去“问”,真抓实干认真去“推”。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勇于摒弃以我为本、以官为本的官本位思想。只有求真务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真正将群众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检验干部的标准,才能焕发出新的风貌,增添新的动力。才能使我们的领导干部始终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2009-01-3015:25:44)

相关文章关键词

《干部不要辜负民意的重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