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牌”不是万能胶
导读不得不承认,城管业一再打“美女牌”,其实就是目前城管业遭遇公共信任危机时的无奈行为,然而,有关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化解,这才是城管业遭遇公共信任危机的本质。
——从成都市新都区招聘美女城管说开去
新都区政务网上挂出一则招聘公告,新都区城管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名城管女子中队队员。招聘条件要求应聘对象是年龄18岁以上、23周岁以下,身高1.60米以上,必须五官端正,形象好,气质佳。公告还特别告知:人员聘用后,聘期为1-3年,或至年满26周岁当月止。读罢让人啼笑皆非!
现在,社会各行业打“美女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娱乐行业因其特殊性我们不便多说,而笑话的是,政府行政部门为何对此也乐此不疲?君不见骑摩托车的苏州美女城管,开电瓶车的广州城管女子特勤大队,统一黑制服白手套的重庆女城管,骑西洋高头大马的大连女子骑警……如今又是新都区的美女城管,简直让人目不暇给!
针对以上这些特聘,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凡是招聘女性,从身高、长相等方面都要重点强调那么几条隐语。只是新都区城管局做得过于赤裸直白,从“身高1.60以上”、“五官端正”等信息,人们都能感觉到这是亮了含而不露的只招“美女”的底牌。而滑稽可笑的是,类似事件只要一遭到社会质疑,都不约而同地解释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
看到类似的问题,我不禁想起了那个曾经让国人心痛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子,这曾经是中国人的一个奇耻大辱。时过境迁,那个牌子已经被砸掉了,而众所周知的是“这不仅仅是砸掉木牌就能解决的问题。”——“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华民族莫大的侮辱!对此,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心底无不燃烧着一座火山!正因这火山的爆发,“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才一去不复返。而如今,我们的政府部门为何又要变相地标榜这样的又一块牌子呢?——是怀旧还是职能部门公信度的危机?难道打出一幅“美女牌”就能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那么社会各职能部门还要这么多的公职人员干嘛?不可否认,就一个城市而言,提升形象固然重要,但我们社会大众需要的是“内在形象”的真实提升,而不是“外在形象”的刻意塑造。如果几个美女城管就能让城市形象上一个台阶,让百姓得到实惠的话,那也不置可否。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政府部门不去从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而是本沫倒置地去吸引公众眼球,幻想招来几个美女城管就能标本并治,一了百了地提升城市形象,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现代城市形象的提升,不是看有没有美女城管,而是要看城市管理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等因素。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知,注重的往往是它的街道是否整洁,绿化是否靓丽,市民是否礼貌,公共部门服务是否热情,衣食住行是否安全,商家是否诚信等等,除这些软环境外,还有城市建筑、自然风景等硬环境,这才是城市的内涵。一座城市要对外开放,只有努力做好这一切,才能真正树立起让人“慕名而至”的“城市形象”。而美女城管,最多也只能让行人匆匆一瞥,与城市形象内在提升有何干系?只招美女其实就是臭名昭著的基因歧视,也是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了现代人的唯美心态。这不仅在社会竞争中对那些所谓“丑女”不公平,也加剧了社会的“恐丑”心理,其隐藏着的负面效应是让人心痛的。
纵观历史,倒是不乏因为美女而扬名立万的地方。如江南女子,川渝女子,陕西“米脂婆姨”、湖南“桃江女子”……但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因为有几个美女的横空出世就能让世人刮目相看,那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即便如此,也只不过是给人们提供一点茶余饭后谈资罢了。
就城管工作的规范化而言,我国许多中小城市都还在摸索前进之中,“城管来,小贩躲;城管追,小贩跑;城管走,小贩回”这种“猫捉老鼠”的闹剧是这类城市里最常见的风景。要彻底改变城市面貌,树立城市新形象,切实转变城管作风,还需要更多更好的配套政策措施做支撑。要改变整个城管队伍的执法形象,仅凭几个美女城管队员的温情是难以承受城管执法矛盾之重的。如果想用推行“美女城管”之类的柔情新政来达到城管目的或改善目前的现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我们的政府应该从体制上对泛化的城管权力“动手术”,对执法对象的生活出路作出合理化的制度安排,(比如,学习部分城市开放摆摊的管理经验,与摊贩换位思考,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等等),才是当务之急。
从城管与摊贩之间矛盾冲突和利益冲突的本质来看,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政府部门未能有效地为小摊贩们解决就业渠道。他们为谋生计,必然要在人气旺的地方摆点小摊,赚点生活用费。如果说不从根源上进行疏导,却只是让城管去堵截去粗暴的干涉,其结果当然是你去他跑、你走他来。遇上刚入行的小摊贩,为了生计就会急眼,就会跟你对着干,暴力与反暴力便时有发生。纵观我们身边的城管暴力执法现象,也只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个极端表现形式。在执法中,或许美女城管的温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男子的暴力,这也只是在用形象遮盖本质。假如本质不变,形象常常是掩盖不住的,暴力也会时不时跳出来作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全国城管的执法任务都换成美女城管来执行,恐怕改变的也不是城市形象和执法效果,恰恰是美女们自己。
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不从根本上着手去解决问题,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美女牌”,想要人性化地让美女城管的“花瓶”效应管用,真正地要到各个角落去实际执法,未必全国的小摊贩就吃这一套。小摊贩也有女同志,你柔韧她也柔韧,执法的任务还能轻松完成?面对同性,美女的温柔一刀不管用,要么下岗,要么暴力一把。而霸道的权力总是能够深刻地改变一个人的,不会因为是美女,权力也自然而然地温柔起来。假使服务工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或许打碎了的就是“花瓶”自身,提升城市形象又从何谈起?
不得不承认,城管业一再打“美女牌”,其实就是目前城管业遭遇公共信任危机时的无奈行为,然而,有关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化解,这才是城管业遭遇公共信任危机的本质。既然已经知道了信任危机的源头所在,矛盾冲突的根源所在,为何还要人为地制造长相歧视、基因歧视、年龄歧视的嫌疑?恳请有关部门从实质上入手去解决实际问题吧,毕竟“美女牌”不是万能胶,粘住这一头未必也能粘住那另一头!
2010、10、24于凉都·六盘水·苦乐书斋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