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
导读:很久以后我才了解到,是我原来的校长,对我“高度评价”,说我服从分配,既教语文又教化学,成绩突出,还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这种“美言”让教育局“高拔”我到完中,又让学校“高看”我担任重点班班主任。至于怎么传我是老教师不得而知,可能是会教书的多是老教师这一思维定势的缘故。
工作调动,是非常正常的一项工作,教育部门也不例外。调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自己要求的是主动调动,自己没提出而是有组织调整的是被动调动。主动调动,满足主观意愿,皆大欢喜;被动调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需要,满意与否不好说。
学校老师调动每年都有,有山区到沿海的调动、农村到城市的调动、农村学校之间的调动、改行的调动、提拔交流的调动等等,夫妻分居两地、离家远、要照顾老人都是调动的理由,加上每年都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可以说每年的八月份就是“调动月”,都要进行一次教师资源的优化。
我调动了好几次,都是“被调动”。第一个工作单位——铭溪中学,一九八三年八月被撤并,几十个老师面临“再就业”。我,一个年轻人,又是单身汉,没什么要求,也不懂提要求,只好原地待命,等候组织安排。最后等来的调令是大田三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完中。我文凭低,有自知之明,只要能安排一般的初级中学就心满意足了,绝不敢奢望到完中。接到这份调令确实让我感到意外,我不但没有喜悦,还感到不安。说实在,大田三中在当时确实响当当,地处交通要道,全县唯一一条柏油路在此经过,当地“繁华”程度也是数一数二。学校历史积淀深厚,教学质量全县有名,有许多名师,特别是许多沿海知青在此“扎根”,构成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可以说大田三中是许多人向往的学校,我不是不喜欢,而是被学校巨大的“光环”压得心惊胆战。说来笑话,我竟鼓起勇气拿着介绍信找人事股领导要求换地方,人事股领导当即对“不识抬举”的我说某某中学(偏僻的高山区学校)要不要去,我只好“知趣”地去报到,就这样第一次“被调动”。
后来我琢磨着调动的“奥妙”,我没写申请,没任何关系,怎么会“天上掉馅饼”,其他老师基本上就近分解到附近的中学和户籍所在地中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因为拿到调令很迟,开学一周后(按要求)我才到新学校报到,等待我的是初一两个班语文再加一个班主任,还是一个照顾对象的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多教工子女、机关干部子女。学校安排工作的时候听说我是个老教师(其实我才二十岁),是个经验很丰富教学很棒的老师。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把我说得神乎其神,还敢委于我重任,校长、副校长的孩子都在我班,看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很久以后我才了解到,是我原来的校长,对我“高度评价”,说我服从分配,既教语文又教化学,成绩突出,还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这种“美言”让教育局“高拔”我到完中,又让学校“高看”我担任重点班班主任。至于怎么传我是老教师不得而知,可能是会教书的多是老教师这一思维定势的缘故。我就这样被“吹”起来,什么是“以讹传讹”让我亲身领教。当然,我的压力也由此增大,怎么也得认真对待,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这些“高度评价”变成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后来工作认真成绩优异的原动力。
几年后,因工作需要,我又先后“被调动”了三次。
责任编辑:田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