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力的监督不能存在“盲区”
导读如果下属坚持正义和原则的人多一些,抵制歪风邪气、坚持党性的下属多一些。一名公安局长的权力再大,他断然也不敢长期给酒店和游戏机赌博当“保护伞”,他长期插手工程建设、帮助他人逃避刑责的罪恶勾当早就被曝露。
·时评报道:公安人员往往利用威严和正直的“外衣”为所欲为、自高自大。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执法者也被金钱腐蚀了。近日广州日报报道:叶树养利用职权为他人经营酒店和电子游戏机赌博提供保护等,从中牟取私利达1000多万元。广东省纪委对原韶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叶树养(副厅级)进行立案调查。专案组从叶树养新丰家乡的豪宅内查获3000多万元现金。此外,还查证叶之女婿向境外转移巨额资产。在查处此案中,涉及党员干部100多人,并牵连多名厅级干部。
现在媒体评论铺天盖地把他叶树养称为“杀猪局长”,因为他平时爱好杀猪。其实,“局长杀不杀猪”并不重要,局长受贿腐败才值得深究。深挖“杀猪局长”犯罪的事实,思考预防犯罪的机制,唤醒公民的法治意识,弘扬反腐正气,这才是媒体和评论的任务。那些只关注“杀猪”事件本身的评论,来获取眼球的媒体,其新闻力度是何等苍白而单薄!
拨出他这个萝卜还带出了一大堆泥,甚至还有比他级别更高的“大萝卜”多名厅级干部,说明广东的反腐败工作很有成效。
叶树养被“双规”审查的原因之一,即是在建设韶关市公安局办公楼和公安人员豪华别墅过程中,收受巨额贿赂。从此线索看,各地出现的官员豪华别墅现象,暗藏在建官员豪华别墅背后的,还有更大的腐败现象,也可以这样说,“官员豪华别墅”现象,是某些较高级别官员的集体腐败,也是一种低层次上的“分赃”,而真正握有实权的那一位领导,才是豪华别墅的最大受益者。从叶树养案可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安人员住豪华别墅,是一种集体腐败,而最大的腐败者并非住上别墅的公安局领导干部,而是叶树养本人。
“爱好”杀猪的两面贪官,“一人倒台牵出众多”的反腐成果。对那些尚在坚持认为在政治舞台上要想“出人头地”就要“跟人”,要找“后台”和“靠山”的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笔者相信,很多人从此会有所收敛甚至完全放弃这种念头。原因很简单,“后台”和“靠山”倒了,不仅自己的政治前途全完了,而且,自己也要同时跟着“进去”。因此,这种所谓的“后台”和“靠山”是根本靠不住的,最靠得住是洁身自好,不滥用职权,永葆清正廉洁,并始终如一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谁养肥了叶树养?叶树养“积累”3000多万元,并非只是建公安豪华别墅之一项,还有其担任新丰县委书记、韶关市公安局长期间利用职权牟利。可以这样说,贪官一上台,就不会停止其“伸手”的经历,即便是叶树养当村党支部书记起,也绝不会手上干净,他的3000万赃款,一部分是卖官被孝敬的结果,一部分是直接侵吞公款的结果,一部分是利用“大项目”收受巨额贿赂的结果,一个贪官被养肥,经历了由瘦子到胖子再到超级胖子的过程,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某个贪官是个“超级腐败胖子”,而忽略了其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说到底,贪官也“不容易”,他费尽了多少心机,花费了多少“聪明才智”,他肥到不能再肥的时候被“宰”被抓,对于贪官自身来说,多“可惜”呀?而更可惜的是,一部分贪官尚未浮出水面、仍然活得很滋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反腐败的最大遗憾。
叶树养一人倒台牵出众多,对古已有之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思想是一个有力的驳斥,对有这种思想的人也是一个信号极强的警示。不可否认,现实中有人认为,自己有亲戚在某某处“高就”,手中有大权,自己可以帮神享福,或某个好差使干干,或揽些生意做做。俗话说,要想人莫知,除非己莫为。结果,这种依仗权势升和发财的人,最终不仅害了“高就”的亲戚,而且,也害了自己。
原安徽第一权力家庭王昭耀、杨枫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1993年2月,49岁的王昭耀当选为安徽省副省长。妻子杨大爱设宴为郎君举杯祝贺的同时,也提醒和敲打老公:“你如今做了副省级高官,千万别忘了对我娘家亲戚多加提携哦。”王当即拍着胸脯表态。(宝鸡市纪检监察网-《宝鸡风纪》电子版)随后,王利用职权把自己的亲戚一一安排。但是,最终全都随着王昭耀的倒台先后倒台,有的甚至比王昭耀先倒台。一个滥用职权构筑起来的安徽第一权力家庭轰然倒塌。
有人质疑说,假如让你坐在一个没有监督的位置上,你会不会贪?这样的质疑其实最具有震憾力,是呀,你会不会贪?有人坚决回答,不会!可惜架不住天长日久被腐蚀,被影响,被劝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而事实上更多的贪官根本连“坚决不腐败”的初始信念都没有,他们有的只是“让腐败来得更猛烈些吧”。而所谓的没有监督,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纪检等部门监督的渠道被叶树养堵塞,一种是纪检部门“自残”了对叶树养的监督功能,否则不可能出现叶树养在新丰家乡的豪宅内藏巨额赃款的可能性,因为其在家乡的豪宅,本身就是一封举报信,只是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在叶树养面前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诸多类似案例无不说明,“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是行走古代的“信条”,在当今的民主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因此,笔者希望有的人不要再做这样的美梦了。否则,突破了做人的最基本的理性和良知、突破了民主底线,必然埋下祸根,“出事”只是迟早的问题。
肥猪不是一天养大的,贪官也不是一夜蜕变堕落的。只有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方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阿谀奉承之徒才没有钻营空间,我们才不会再看到类似“杀猪局长”的闹剧。杀猪贪官倒台了,希望更多的官员包括贪官从中汲取教训,做一个时时警醒自己的干部,做一个党和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否则,就算你有各种骗人的“爱好”,都无法掩盖腐败的真面目。
翻开叶树养的人生、政治履历可见,他主政新丰期间也一度有过较好的政绩,或许正是这一点,掩饰了他的另一面,并让他继续升迁。人是复杂的,即使贪官也有人性善的一面。对于当前的考察机制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突破正面“半张脸”的假相,而去认识他反面的“半张脸”。这样,既把监督的压力随时随地传递给官员,更能在官员非分之想、非法之举刚露头时就及时发现,从而既挽救人更挽救事业。
盘点贪官落马的劣迹,叶树养嗜好屠夫让人“大开眼界”。可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疑,叶的爱好就是其腐败的“风向标”。既然领导嗜好杀猪,每到一处,下属必想方设法买猪让其试试“身手”。这种买猪、杀猪的背后,何尝不是投机者在投石问路、以观其色?抓住了叶的爱好软肋,权钱交易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剖析叶案,其警示意义就在于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锻造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养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且富有情趣的爱好,以此来感召人、教育人和影响人。譬如看书、调研等,“其身正,不令而行”。那种低级乏味、庸俗无耻的爱好,只能损害自身的人格,腐蚀自己的思想,进而发生裂变,沦为人民的罪人。不健康的爱好,就是圈套,陷阱,万丈深渊。想一想叶树养的下场,我们当心有余悸、心存惶恐。高雅的爱好,会塑造出高贵的“灵魂”;低级、庸俗的爱好,会逼出变态的心理,会把人引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期盼,人民公仆、人民大众都少些“杀猪”的爱好,多些琴棋书画的雅趣。如此,我们才能和谐地生活于同一片蓝天下。
腐败分子的蜕变有其自身根源,但一个不良官场氛围环境,却是导致腐败分子加速堕落和滋生腐败的温床。如果,叶树养所在的单位,上下级之间、班子成员之间,能够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能够严格按规依法办事。在叶树养思想蜕变之初,有人能及时给予其警示和告诫,“拉一拉袖子”、提提醒,或许,他还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如果下属坚持正义和原则的人多一些,抵制歪风邪气、坚持党性的下属多一些。一名公安局长的权力再大,他断然也不敢长期给酒店和游戏机赌博当“保护伞”,他长期插手工程建设、帮助他人逃避刑责的罪恶勾当早就被曝露。在插手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的预算监督、审计监督和纪律监督显然也完全成了摆设。在公安局长嚣张的权力之下,在众多权力的奴仆前呼后拥之下,什么样的丑恶之事不会发生?下属刻意给局长大人安排肥猪来杀,不过仅仅是权力肆意妄为下众多权力崇拜者群魔乱舞的“冰山一角”。在权力的极度嚣张和膜拜之下,必然会滋生一茬又一茬割也割不尽的贪官。类似于下属给公安局长提供“杀猪”机会的闹剧,还将屡屡上演。
从叶树养担任的历任角色来看,我们对党组织和单位的一把手监督还存在"盲区"。众所周知"一把手"是"老大",同一单位的"不敢管",上一级却"管不到",在这样的临界区往往出现"监督的盲区"。所以完善和强化单位“一把手”权力的监督,是我们纪检干部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特别是对公安机关的监督,要从本质上对其权力进行限制,监督的主体、方式、目的及程序都应当与行政机关有所不同。对公安机关的监督主体当以司法和警务督察为主,以维护公正执法为目的,以细化的程序为保障,以他律为依托。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些法律法规制约和监督的盲区就是我国政治体制的某些漏洞,如果这些漏洞不堵塞,不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那么,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某些一把手及个别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
(2009-01-0521:56:58)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