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鄱阳湖
导读当滔滔彭蠡湖水疯狂南侵,越过松门山后,便狂奔狼突,使整个枭阳平原顿时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湖水漫过盆地直抵鄱阳城下,滔滔一片。因此,后来的人们便给彭蠡湖易名为鄱阳湖。
我出生在鄱阳湖畔的一个小渔村里,是喝着鄱阳湖的水,戏着鄱阳湖的水长大的。几十年过去了,我由伢伢稚语到天真童年,进而少年、青年、壮年的这一路走过来,真的是未有一天离开过鄱阳湖——我的母亲湖。假若有朋友要问我认识鄱阳湖么,我想我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是认识她的。如果我说不认识,这还能说得过去么?
毕竟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风物就是门前的鄱阳湖了。但是,如果你要刨根究底地问我认知鄱阳湖、了解鄱阳湖么,我的回答是肯定不能让你满意的。因为我知道,虽然我认识鄱阳湖,但是我对她的了解并不够多,懂得的也很肤浅,认知不够深,所以我作为一个鄱阳湖人,是深感惭愧的。为了弥补我的这一缺憾,我翻阅史料,查调各门类文卷,以期对鄱阳湖有个整体的认知轮廓,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今天,特作此文以飨朋友和读者以及关心、支持我的人们。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据《幼学琼林地舆》篇载,“饶州之鄱阳湖一名彭蠡,一名扬澜。阔四十里,长三百里,巨浸弥漫,西抵南昌,东抵饶州,北流入于江。”与“岳州之青草湖,润州之丹阳湖,鄂州之洞庭湖,苏州之太湖”,号称为天下之五湖。并且,鄱阳湖位列五湖之首。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鄱阳湖为季节性湖泊,突出表现为: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素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之说。并且,鄱阳湖她还拥有其“洪水成一片,枯水见一线”的独特自然景观。
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五河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每当洪水季节,水位攀升,湖水漫滩,湖面宽阔,碧波荡漾,苍茫一片;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湖水落槽,湖滩显现,湖面变小,蜿蜒一线与河道无异。洪、枯水时的湖体面积、湖体容积相差极大。据查证,湖口水文站历年最高水位22.59m(为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吴淞高程系统;本报告未特别标注者均为吴淞高程系统)时,湖面面积约为4500km2,相应容积为340亿m3;湖口站历年最低水位5.90m时湖平均水位为10.20m,其相应湖体面积仅约146km2,相差31倍,湖体容积仅4.5亿m3,相差75倍。
以松门山为界,鄱阳湖分为东(南)、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宽阔,湖水较浅,为主湖;西(北)部狭窄,为入江水道区。全湖最大长度173km,最宽处70km,平均宽度16.9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仅约3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降至湖口约1m。鄱阳湖湖底平坦,平均水深约6.4m,最深处在蛤蟆石附近,高程为-7.5m;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鄱阳湖湖区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鄱阳湖水道分为东水道、西水道和入江水道。赣江南昌市以下分为四支,主支在吴城与修河汇合,为西水道,向北至蚌湖,由博阳河注入;赣江南、中、北支与抚河、信江、饶河先后汇入主湖区,为东水道。东、西水道在渚溪口汇合为入江水道,至湖口注入长江。
鄱阳湖在古代曾有过彭蠡泽、官亭湖等多种称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复合作用、长期发展下,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县附近,因而易名为鄱阳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枭阳平原,也称做鄱阳湖盆地。在这块土地上,并存着古枭阳及古海昏的两个县治。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阳县和海昏县便先后被淹入了水中,成为了人们永远的伤痛和深处的记忆。所以历史上曾有“沉枭阳泛都昌、落海昏起吴城”之说。目前,在都昌县周溪泗山挖掘出来的枭阳古城遗址,一座在今永修县境内出土的南朝时期沉入鄱阳湖水底的古城——海昏县古粮仓遗址的出现,便是对这一传说的最好注脚。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在距今约一千六百年前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于其形来看,如果说万里长江如飘扬着的长长玉带,那么,鄱阳湖就是扎在这玉带上的一只巨大的宝葫芦,吸纳来自东南西北各方的灵秀聚于一身,向人们展示她美妙动人的身姿。高水位时,你还可以把她比做一位腹大腰圆的雍容绅士,谦然而不失高贵。甚或是把她比作是一个体态丰腴的美少妇,端庄而独具风韵。如果说入江水道是她的头颈,那么赣江主支与修河便是她的一双玉手,紧紧地把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掌握在了手心里。而抚河与信江则是她修长的两条玉腿,风情万种,让人遐想翩翩。由于受到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影响,鄱阳湖的年降雨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了“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使鄱阳湖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是唯一的一个古老的断陷湖盆,约1.35亿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积水成为湖泊。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122种、浮游植物50种。鄱阳湖还有200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1983年6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98%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3万只以上。保护区栖息着5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都昌周溪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都昌亦被人们誉赞为淡水珍珠之乡。
以上的这些,还只仅仅是停留在对鄱阳湖的形体及具象的表述上。关于鄱阳湖的传奇还远远没有开始呢。
我的家就座落在东鄱阳湖的北岸,与鄱阳县毗邻,真正的是处在鄱阳湖的最丰满盈硕的部位。我从童年开始到长大成人,没有哪一天不是在伴着鄱阳湖的涛声,听着鄱阳湖的故事,哼着湖区独有的南词小调,在饶河戏的锣鼓声中,在唱着鄱湖道情的惬意快乐中度过的。而以上所提到的,这些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东西,也只仅仅是存在于我的这个生活区间里表象上的东西。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潜藏着的财富,有待于那些志者、智者们去努力地挖掘,并将其呈捧在世人的面前。
不过,假如有人问我说,鄱阳湖给你带来的是快乐多些还是苦痛多些时,我自然会郑重地告诉他,当然是快乐多于苦痛。虽然从表面上看,她带给我的是痛少快乐多,但她每带给我一次的痛都是刻骨铭心的,痛彻肺腑的。当我们无忧无虑地在湖上尽情挥洒着童年的时候,当我们拢网起网,收获满仓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鄱阳湖有多么地温情和慷慨。?当我们被洪魔驱赶得无处安身,荡涤得一穷二白的时候,当她不知稼樯之艰难,侵害得我们颗粒无收,饥寒交迫的时候……你说,她能不让我们痛得铭心刻骨么?能不让我们深深地镌刻在记忆深处么?这就应了像一首流行老歌唱的那样,我这心里是“痛并快乐”着的!
与此同时,鄱阳湖本身从侧面向我们反馈了这么一个信息:难怪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人才辈出的赣鄱大地上,就真的没有一位名家,更没有人能主动地站出来给她竖碑立传,讴歌赞美呢。不由扪心叩问,为什么一千多年以来,鄱阳湖怎么从来就唱不响呢?这是一个从文化层面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的一个话题。
其实,早在北鄱阳湖还没有穿过松门山南侵之前,那时的鄱阳湖不叫鄱阳湖,一叫彭蠡泽彭蠡湖,一叫扬澜湖,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官亭湖。不过,那时人们对湖的称谓用得最多的名字还是彭蠡湖多些。也许大家不知道,早在那时候的彭蠡湖边就已经悠闲地住着两位几乎是同一时期的大家:谢灵运与陶渊明。
谢灵运,创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他一生致力于开拓、创新,倡导以寄情山水的诗歌新境界来进行诗歌的艺术再创造。他也曾经一度隐居在鄱阳湖上都昌县城外的西山石壁下的精舍内,这有他的《入彭蠡湖》及《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作以及唐代诗仙李白的《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等诗作为证。他虽著有零星的关于鄱阳湖的诗歌留传了下来,但终究不是能代表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达到艺术颠峰的作品,所以这就导致了人们在关注他的时候,就很轻易地忽视了鄱阳湖的存在。因此,也就导致了鄱阳湖没能随着他的名字在诗歌领域里产生深远的影响,故而没能起到广泛宣传鄱阳湖的效果。开一代中国田园诗歌之风的陶潜老先生渊明,他也许是长期生活在鄱阳湖边被肆虐的洪水欺侮够了,被它的淫威欺辱得怕了,他一生就从来没有拿鄱阳湖来说过事。虽然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鼻祖,却也没能为鄱阳湖尽过什么力,用他的聪明才智与文学灵感替鄱阳湖说过半句好话。试想,他是真的被洪涝侵害怕了吧?要不然,像他这种情感这么丰富的人是不可能不情倾母亲湖的,不替母亲湖说上几句好话的。为什么他后来干脆躲进了庐山脚下的深山沟里去垦荒拓地食山溪水度日,再也不愿见那魔鬼样的鄱阳湖呢?这其中是肯定有原因的。以至于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就只晓得天天闲在家里养养菊花,坐着摇椅看南山,把个人都摇得惰性十足了。呵呵,这无非是说句笑话,朋友们千万别当真啊。
还有就是关于鄱阳湖的其它一些人文传说的故事。人们大可不必把目光只驻留在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争战的那短短的十几年的时空里,更不要总是津津乐道地去盯着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件事。其实,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庶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例如徐稚徐孺子、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就曾在湖区里生活过。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譬如周瑜在星子操练水师迎战赤壁,曾帅锁江困湖,还有禹王治水的传奇故事等等。鄱阳湖是古代人们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后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描写的也还是鄱阳湖的胜景。更有李烈钧在湖口发起的“二次革命”,抗日战争期间的湖口保卫战、阻击战,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无不烙上了鄱阳湖深深的历史印记。这些都是我们当代的人们可以去书写的。
为什么一千多年以来,鄱阳湖就从来没有被唱响呢?当然,这跟古代的那些文化人有关。为什么站在文化的平台上,鄱阳湖没有洞庭湖唱得响呢?这跟过去生活在鄱阳湖边的那些大家们没有作为是脱不了干系的。虽然,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唱出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绝响,但那也只是小家碧玉式的赞美,根本就没有把她湖天浩阔的大气唱出来。还有后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老先生东坡居士,虽然写下了让都昌人引以为自豪,并且也永远记住了的“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的《过都昌》小诗,但那也只是他的无病呻吟,一点也没有唱出鄱阳湖的浑厚壮美。
倒是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一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唱出了三楚洞庭的大气磅礴。更有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一种浩瀚的胸襟,自成大我的气势,唱出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丽图画,更以一种“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为民情怀,自觉地承载起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责任担当,唱出了八百里洞庭湖的神彩。
综上所述,于文化的内涵来说,鄱阳湖与洞庭湖比较起来,从深度与广度来说就差了很多。站在历史的角度,鄱阳湖显得碌碌无为,平淡沉寂。而洞庭湖却承载起了历史的责任担当,就像一位巨人,勇敢地挺起了自己,站立在世人面前,大有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慨。由此可见,以前鄱阳湖边的那些大家们,既没能让鄱阳湖从他们身上走出去,更没能够为她在文化的领域里奠定她所站立的位置。在今天来说,真是鄱阳湖的一大憾事。因此,今天的我们要痛定思痛,迎头赶上去。我们也大可不必被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气势所蒙蔽,也不必惧畏范仲淹老先生的不可追,更不要看不清自己这脚下的漫漫征路了。
江山终是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此,我呼吁众多的本土作家们以及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们,踊跃拿起手中的笔,赶紧行动起来吧。从灵魂深处把鄱阳湖唱出来吧!
当代画家林美岚的连环画图书《夜闯鞋山湖》,让无数的少年儿童知道了中国有个鄱阳湖。著名作家陈世旭先生的《天鹅湖畔》,影视剧作家王一民先生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乡情》等开创了以鄱阳湖为载体的鄱阳湖文学新风,并且,也把大家的跟球开始吸引到鄱阳湖上来了。让人们能从直观与感性的两个层面来认知鄱阳湖,了解鄱阳湖。接下来,终因身单力薄未能形成更大的气势,产生更大的,异乎寻常的影响。虽然在后来他们身边聚集了一批有志于以鄱阳湖为创作题材的文学爱好者,也有了诸如《水贼》《鄱湖风》在一些期刊上的露脸并与之呼应,但终因曲单和寡而没能凑到什么效果。再后来,又添了求索的《鄱湖三女杰》《神仙寨》《松山庙》以及《鄱阳湖》文学报等的加入进来,但最终还是因力量不够,未能开创出一个以鄱阳湖为载体的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今天,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终于又掀开了她生命中灿烂的崭新一页。今年三月,我与身边周围的一些有志于鄱阳湖文学创作的志者们一起创办了《鄱阳湖文学》季刊(电子版),并配发了创刊词,今后将视情况而为,将它转为实体版。因此,我希望让我们大家精诚团结起来,并以此为楔机,为开创一个以鄱阳湖为载体的繁荣、兴旺的文学创作局面而共同努力!
当滔滔彭蠡湖水疯狂南侵,越过松门山后,便狂奔狼突,使整个枭阳平原顿时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湖水漫过盆地直抵鄱阳城下,滔滔一片。因此,后来的人们便给彭蠡湖易名为鄱阳湖。这就是湖名鄱阳的由来。借此一说,我所居的东鄱阳湖才是真正的鄱阳湖,地地道道的鄱阳湖。原本是一片人烟稠密,物产丰饶、富庶的稻米之乡——枭阳盆地,随着湖水的南侵被淹入了水中,所以历史上这才有了“沉枭阳泛都昌,落海昏起吴城”的神奇传说,这也是早就被泗山的枭阳古城遗址和海昏县古粮仓遗址所证明非虚了。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鄱阳湖,我仅认识的鄱阳湖。由于我的所学不深,对鄱阳湖的了解甚是肤浅,整个湖区还有许多我无法去涉猎到的东西,更不可能去探究得到,因此也就无法赘述,只好请朋友们原谅了。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