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纳谏要求真务实
导读诚心诚意地问计纳谏,就要让老百姓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并且是来自各行各业,其中还有来自基层的群众代表。不仅讲工作成效,而且敢于亮“家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为开门纳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时评报道:李世民在《贞观政要求谏》中这样评价魏征对自己的批评:“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要懂得“人有其才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其愚”。法国思想家卢梭也说过:“一个人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什么,而是因为他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历史的车轮前进了几千年,但“问计纳谏”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流传至今。
这不,为扎实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效转变工作作风,一些部门、单位纷纷开展开门问计纳谏活动,定期约请各界群众代表来坐一坐、谈一谈,听听情况介绍,看看工作流程,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最大程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如此贴近群众,真诚听取群众发自肺腑的中肯意见,既能使群众真切了解到机关人员的工作现状,又能找准机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迅速予以改进,还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部门、单位的作风和形象必定会有所改进和提高。
乡村各地纷纷也采取开通热线电话、开展驻村帮扶、设立领导接待日、实行领导包村联系制度以及领导定期下基层调研、领导大接访等措施,听民声,察民情。这些举措将大量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就拿公路建设来说,湖北荆州自今年启动公路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行问计于民活动以来,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开展自查自纠,纠建并举等一系列活动,效果很好。该单位充分认识到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推进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他们牢固树立公路部门“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增强人人参与评议,个个为公路局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公路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公路交通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走出去、请进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评议,这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扩大基层民主,强化群众监督,促进公路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公路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取得整个社会对公路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通过收集意见和整改,解决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公路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执法水平。切实解决执法不公,与民争利等问题,大力推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他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民主评议活动统一到建设法治公路、服务公路、责任公路、廉洁公路、效能公路的要求上来。坚持开门纳谏,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把政风行风建设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公路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采取回函、回电和登门答复等方式,对群众的投诉“告状”的,逐件进行反馈,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他们正在努力打造湖北荆州市的“放心路”、“满意路”和“贴心路”。
与此相反的山西某市原“一把手”为了防止群众向上“告状”,在全市所有邮政营业网点安排便衣警察蹲点,一旦发现来人手中拿的是举报信、告状信,就连人带信拿下,并对写信人打击报复。还有重庆彭水县公务员秦中飞,因编写手机短信针砭时弊,不仅本人遭受牢狱之灾,而且所有看过短信的人都受到牵连。与这种问计趋势相对照,以上三件事的做法怎不叫人感慨丛生!
《国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让群众发表意见,阻止群众进行批评,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堵塞言路,拒绝听取批评和不同意见,其结果必将是在感情上疏远群众,在决策上失之盲目,在工作上陷入被动。面对批评,面对不同意见,我们的各级领导应该如何应对?是向山西某市的那位“一把手”和彭水县的那几个领导学习,还是向荆州公路人学习?一看便知。
开门纳谏有利于改进工作,避免失误。“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广泛收集民意、了解民情,然后集众人之智,谋发展之策,对政府对单位正确决策和开展工作必当有所助益。
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决策;要科学决策,就离不开群众参与。从闭门办事到开门纳谏,这无疑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探索。上面的一“开”一“闭”,两者所凸显的工作理念与发展思路迥然不同,其做法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把群众关在门外,淡忘了群众观念,使群众与之产生了距离感和不信任感;前者主动敞开大门,有计划地邀约各界群众代表参与,发扬民主听民声,科学决策办实事,提高了本部门本单位在群众中的透明度和满意度。两者相比较,前者尊重民意、走群众路线,畅开胸怀,广开言路,实在是改进工作、提升效能、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现在听民声而无回音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虽听在耳中、写在本上,却没有将群众的反映和呼声记在心里,让问题搁置一边、石沉大海;有的虽当场承诺,事后却敷衍推诿,很长时间也没有实质性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此做表面文章,只有听民声之表,而无解民难之实,怎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怎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当前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要只做花架子。
我们工作中要紧紧依靠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切实做到谋化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对群众的反映和呼声,做到虚心地“听”并不难,关键是听后要倾心对待,真心处理。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级干部务必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言必行、行必果,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声声有回音,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几天在网上也看到网民对问计讨论非常热烈,轰轰烈烈的问计于民活动着实给中国添了几分激情。网民的热情空前高涨。你看看那留言,个个是心血,份份凝聚着网友对家乡、为祖国虔诚的爱与祝福!有人说城市建设、有人说农村改革、有人说文化教育、有人说反腐倡廉……,网民在问计于民的大旗下牢牢的凝聚在一起!这不正是政治文明逐渐发展的一种趋势吗。
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在少数地方和一些干部的脑海中,群众观念不那么强了,“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只是挂在口头,没有印在心里,他们想的,做的,主要是对上级领导负责,谈工作,讲问题,上司满意就是标准。更有甚者,为涂抹政绩,骗取荣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现在提倡开门纳谏,好就好在广开言路,让干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这有利于集中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变化,更是工作作风的转变。
诚心诚意地问计纳谏,就要让老百姓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并且是来自各行各业,其中还有来自基层的群众代表。不仅讲工作成效,而且敢于亮“家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为开门纳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种自套紧箍咒的纳谏方式,受到了全社会的赞同和支持。但近年来,一些执法部门每年也纷纷聘请特邀廉政监督员、特邀执法员、特邀评论员。然而,有些部门的做法好比叶公好龙,仅仅将其作为装饰门面的一种形式。在聘请监督员时,仪式热烈而隆重;聘书颁发后,却常年不见监督员的面,更谈不上征求意见和建议。有时迫于上级检查,召集大家热热闹闹开个会,录个像,会上只讲成绩不谈问题。于是,自己总结自己,自己表扬自己,看着成绩不小,实际问题很多。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发言,又碍于情面,大家也只好顺水推舟,唱唱“赞歌”,把“挑刺会”开成了“庆功会”。
通过聘请监督员,征求政府部门、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工作走向民主化、公开化的有效途径。但在开门纳谏过程中要切忌图形式、走过场,莫让监督员成为粉饰问题的“工具”。这样不仅不利于推动工作,还会适得其反,严重影响政府部门和单位在群众中的形象。
(2008-12-1219: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