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漫谈扩大内需

漫谈扩大内需

2013-10-23 16:25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28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就应当是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快乐,而不是极少数人富裕快乐。90%的老百姓幸不幸福、富不富裕,直接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时评报道:扩大内需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首先必须要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扩展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鼓励消费信贷,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

近期,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中国实体经济已经遭受严重冲击,企业利润下降的幅度正在逐步加大,亏损企业不断增多。效益急剧下滑,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资产流动性下降。销售不畅,库存增大资金占用的比重加大。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预期,加上中国经济自身也在客观上面临着周期性调整,这些因素迭加,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中国政府批准了一项总额高达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抑制经济下滑,主要用于扩大内需。具体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求政府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以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尽快发展。

中国此次大手笔救助实体经济,足以保证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一两年中不会随美国的衰退而严重放缓,甚至硬着陆。保持经济的平稳和较快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与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战略和长期规划是相辅相成的,是继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后作出的最新调整,影响深远。在十项措施中,就有三项措施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一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二是包括铁路、公路和机场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针对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交通运输部正集中力量加大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增加投资量,拉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使其成为拉动经济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据央视报道,今年年底前中央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中,30亿元将用于加快建设支线机场,100亿元将投入351个公路在建和开工项目,其中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投资比例齐头并进,各占50亿元。据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介绍,高速公路每亿元投入,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800个、间接就业岗位2100个。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设需钢材500吨至1500吨、平均1000吨,水泥4000吨至1.2万吨、平均9000吨,沥青平均1900吨。

紧跟形势走。据湖北省交通厅消息,明年,湖北省将投入超过300亿元用于交通建设。这也将是该省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数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年。截至10月份,湖北省已完成268亿元交通投资,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今年以来,湖北省已相继有麻武、三峡翻坝、大广南等多条高速公路动工,阳逻港集装箱二期扩建项目、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等航运项目也已开建。

明年的这300多亿元资金的投向主要为:宜昌到巴东(174公里)、十堰到房县(70公里)、郧县到十堰(80公里)、武汉楚口到孝感(35公里)、武汉机场第二通道(16公里)、洪湖到监利(95公里)以及麻竹高速的随州段(83公里)、襄樊段(48公里)、黄冈段(42公里)、孝感段(39公里)等大批高速公路项目,以及多个码头和航道整治工程。

各级政府把目前经济情况纷杂的意见迅速统一到扩大公共投资是极为正确的、极具远见的做法。面对总体性、大范围的经济波动的时候,政府不仅要实施政策干预,而且干预措施的速度要快力度要大,才能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恶化,大大减少经济波动的破坏力。历史经验证明,在很多的经济关键时刻,其实缺的并不是可供选择的经济政策,而是政府领导人的决心、果断和魄力,缺在不敢排除一些人士的阻挠和异议,缺在果断实施明确积极的政策干预的勇气,缺在没有实行挽狂澜于倾倒的魄力和铁腕,反而是首鼠两端、犹豫徘徊,错失大好的干预时机,结果铸成大错。

4万亿的刺激方案,立竿见影是可以肯定的。有利于减轻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稳定国内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中国改革开放有很多成就,都是外部危机“倒逼”出来的,这次通过扩大内需推动发展方式转型,也是“倒逼”手法的再次使用,短期是有效的。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内需不足,这已是全社会形成的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和共识。政府有关负责人和学者们公开反复强调要扩大内需,促使经济增长。我认为扩大内需的必要前提就是老百姓要有钱,并且敢于花钱。我国GDP每年疯长、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的屡创新高、银行里的居民储蓄不断增加,然而,老百姓并不感觉自己兜里的钱多。

中国贫富的差距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今的体制下,无论政府如何努力,10%富人更富,90%穷人仍穷。而这些富人富了之后却并不去扩大内需,他们往往得到国家的好处之后到国外游山玩水,狂嫖豪赌,吃的是洋面包,喝的是洋酒。这些人[包括许多官员]拿中国人的钱,拉动的是外需,对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并没有多大好处。

十多亿工人,农民,只有这些人有了钱,才能真正的扩大内需。只有让这些人得到实惠,让他们富了购买力增强了,才能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我国现状占总人口90%的老百姓,他们的实际消费水平,包括数量和质量远远没有达到他们对生活的需求和期望,他们是最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大量购买商品使企业的产品销路畅通;但他们也最不可能增加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目前没有钱或者存有一点钱而不敢乱花。他们除了购买低档的生活必需品外,已没有多少剩余的钱可供个人消费,况且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干脆没有能力进行考虑安排,他们目前不可能大幅度的增加个人消费。扩大内需关键还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能力和支出能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就应当是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快乐,而不是极少数人富裕快乐。90%的老百姓幸不幸福、富不富裕,直接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如何让他们有钱并且没有后顾之忧把钱花出去而增加内需,这是一个建设福利社会的系统工程,绝不仅仅又是只靠银行减息等措施就能解决了的。

在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严重形势面前,要想长期彻底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健康发展,恐怕不是单纯的刺激经济方案和提高部分人的工资所能彻底解决的。扩大内需的方式和途径,根本的是还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下大力气来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充分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免费医疗问题和免费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改革的信誉和成败,涉及到改革成果全民的共享和改革的前途,是非常重要而带根本性的,中国的改革要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不能绕开的关键。

(2008-11-1713:37:07)

怡儿

相关文章关键词

《漫谈扩大内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