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故乡的榆树

故乡的榆树

2013-10-25 10:54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29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在我的故乡,生长最多的树大概就是榆树了,比其他的树,如槐树、洋槐树、杨树、柳树都多得多,村子里很多人家的门口都长着榆树,院子里也都长着榆树,村子西边的沟沟坎坎也都长着榆树。

在我的故乡,生长最多的树大概就是榆树了,比其他的树,如槐树、洋槐树、杨树、柳树都多得多,村子里很多人家的门口都长着榆树,院子里也都长着榆树,村子西边的沟沟坎坎也都长着榆树。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它从不挑剔生长的土壤和环境,耐寒耐旱,很适合在我们北方乡村的土地上生长。土壤贫瘠它不怕,就是在石头缝里也能生长,墙头上、房顶上、墙角的犄角旮旯也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记得小时候,每年四月榆树长出榆钱的时候,我们都会爬到树上捋榆钱,或者站在墙头上捋榆钱。在粮食不够吃的年月,榆钱成了宝贝,蒸窝头、贴饼子都会掺进一些榆钱,如果不放榆钱,一斤的棒子面只能蒸五个窝头或贴五贴饼子,这样就可以多蒸出一两个窝头或多贴出一两个贴饼子了。别说,榆钱窝头和榆钱贴饼子比净面的还好吃,和面的时候再加上一点儿盐,空口吃就很香,不用吃菜了。这穷日子穷过,过得还蛮有滋味呢!

到了五六月份,榆钱落地以后,就变成榆树的种子了,再到第二年就会长出小榆树来。只要周围有一棵榆树,那榆树的种子就会飘散到特别广阔的范围,范围大得出乎我们的意料,你家的院子里本来没有榆树,却在第二年长出了很多的小榆树;你家本来有一棵榆树,现在却榆树成林;这是榆钱——榆树的种子的功劳。每年五月刮起的风都会把原来地上的榆钱吹得到处都是,一棵榆树的榆钱就会向四面八方飘散,各家各户都是受益者,每个院落都会生长出榆树的。

我四五岁的时候,只有院子南面的井台上有一棵自己长出来的榆树,它不是很高大,也没有长成材,大概一是因为井台上没有什么土质,榆树生长艰难,二是榆钱和榆叶天天被我们捋得精光的缘故。但正是这样一棵不大不小的榆树,却给了我那么多,它的榆钱和榆叶为我充了多少次饥,使我度过了童年多少艰难的时日,多少次爬上井台的墙头上多少次把榆树剃光了头,早已经无法计数了。榆树对我有恩,这是救命之恩,在那困难的年代我没有被饿死,井台上那棵榆树的功劳是不小的。

井台上的榆树早已不在了,但它的种子飘落到院子的很多角落,很多的角落又生长出很多的榆树,这些榆树都是它的子孙。记得七十年代初,我和父亲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栽种了近三十棵的小榆树,到了七十年代末这些榆树都已经成材,八十年代初盖房的时候都排上了用场。如果倒退十年,这些榆树是不可能长大成材的,早被饥恶的我们吞噬了。

故乡的榆树就像故乡的人,有股子韧性,风吹不折,雨打不催,这也是我经常亲眼所见的,无论怎么刮风下雨,其他的树,比如洋槐树、杨树、柳树都被大风暴雨摧毁折断,唯有榆树毫发未损地、坚定地屹立在故乡的土地上。

故乡的榆树是无私的,它不但向我们奉献出它的榆钱、它的叶子,它的身躯,就连它的根它也会毫无保留地献给我们,献给生活在故乡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的根被磨成榆皮面,掺进棒子面或高粱面就像白面那样筋斗,那样有韧性,没有白面吃不到烙饼和面条的庄户人家就可以天天吃到玉米面、高粱面的烙饼和面条,粗粮细作榆皮面确实帮了我们不少忙,解决了艰难日子里的生活实际问题。

故乡的榆树虽然没有国槐那样的威风和气派,没有洋槐树那样的芳香,那么杨树那样的高大挺拔,没有柳树那样的婀娜多姿,但我的心中榆树的地位是很高的,也是最值得我赞美和歌唱的,它那样质朴、那样平凡,就像母亲一样,经年累月为自己的儿女默默地奉献着,始终也毫无任何的怨言。无私和厚爱,这就是榆树,也是母亲的品格。所以我像敬重母亲一样,敬重故乡的榆树。

2010.12.1

鲁黎

相关文章关键词

《故乡的榆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