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散记
导读徜徉于河堤上,但见河边的石凳、石阶上坐满了临风纳凉的市民。我注意到,那些年轻的恋人,他们的穿着打扮不如我们沿海城市青年那般时髦流行,但举动亲妮绝对与时俱进,即便我们一行十几人喧闹着擦边而过....
悠闲的承德人
天下真小,早上我还在火炉似的宁波,下午4点我已经站在了承德冀储宾馆的门口。对于承德,除了知道它在塞外,战国时隶属燕国,那里还有个著名的避暑山庄,其余就全是空白了。
被暑气烧得昏头耷脑的我,一下车就充分感受到了承德的凉爽。下午4点,在宁波还正是赤日炎炎热力四射之际,承德已是斜阳依依、余辉点点、凉风习习。一天的舟车劳顿在凉风的阵阵抚摸中瞬间都消散了。
入住的宾馆在武烈路上,穿过槐花飘香的武烈路,跨上数级石阶,一条宽阔的大河豁然眼前。这就是武烈河,也是承德的母亲河。河面很开阔有200多米,但河水很瘦,河床裸露着,象一个坦胸露肚豪爽魁伟的北方汉子,无丝毫奸诈和掩饰。中间水深处形成一个连一个的水洼。每个水洼边星星点点散布着悠悠的垂钓者。他们顶着草帽,沐浴在西斜的夕阳中,自得其乐。
放眼远眺,河对面群山绵延满目苍翠,河中间隔一段就筑有一道坝。问了导游才明白,这叫橡胶坝。武烈河属季节性河流,夏天水大,冬天水枯。为了不让夏天的水白白流掉了,承德市在武烈河上修筑了12道橡胶坝,形成了长12公里,宽200多米,共计240万平方米的带状梯级水面。营造出“潮平两岸阔,清水绕名城”的景象,为“塞外明珠”增光添辉。
徜徉于河堤上,但见河边的石凳、石阶上坐满了临风纳凉的市民。我注意到,那些年轻的恋人,他们的穿着打扮不如我们沿海城市青年那般时髦流行,但举动亲妮绝对与时俱进,即便我们一行十几人喧闹着擦边而过,他们也是视若无睹、稳如磐石、岿然不动。
行至一个堤岸边的水深处,又见拦杆上趴满了垂钓者。好奇心驱使我去观察他们的收获。一瞅,不禁哑然,小小的水桶里游弋的是仅寸长的小鱼,也就是我们这叫“亮眼头丝”的。一连瞅了几个,都是这等东西。这玩艺吃不能,养又不活,带着疑惑问了几个垂钓者,回答到是很爽快也很一致“就是玩,找个乐。”后来,问导游,她说:“我们这就是闲人多。”想想这满河堤的纳凉者、垂钓者,导游说的也是。
晚餐后,我们去领略市容。时间才7点半,我们跨进承德最大的百货商店却被保安客气地请了出来,因为要关门了。我们只得在街上闲逛。
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地摊、水果摊、小商店都摆开了阵势招揽顾客。在稍见宽阔的人行道,围着一群一群的人,凑近一看,是市民在自娱自乐,有踩高跷的、扭秧歌的、做健身操的、放声高歌的。看他们的年龄都是已经退休的人了,但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喜悦。再过去点是一个广场,在这里聚集的是年轻人,音乐和节奏要强烈震撼得多,他们跳的是迪斯科和街舞。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用问,这也和那些垂钓者一般都是玩儿找乐的。
对承德当地人是这样描述的——条马路一个楼,一个警察一个猴,一把瓜子嗑到头。当然,这含有戏噱的成分,但从中也可以想见承德市的大小。回到宾馆一看承德地图,我发现一般都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承德恰恰是城市包围农村。整个承德市恰似一条黄色的彩绸紧紧地缠绕着占地564万平方米的避暑山庄,如果想绕城市一周恐怕也非轻而易举的事。
走进避暑山庄
公元1701年腊月,一支骑兵前执旌旗仪仗,后顶黄龙华盖,浩浩荡荡挟风裹尘如逶迤长蛇开入武烈河谷。指挥这支队伍的便是年近五旬,全身金龙披挂的康熙皇帝。他挺胸驻马,举目四顾,但见前方群峰连绵,山峦叠翠;脚下平缓坦荡,一马平川。不远处一洼清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康熙沉醉了。军机大臣见状策马上前奏道:“皇上,前方不远就是热河上营,这水雾升腾处便是热河泉。”康熙微微颔首。7个月后,康熙又一次踏勘了周围山川形势,他又一次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诗兴勃发:“君不见,馨锤峰,独峙山麓之其东。君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间。”于是,一座我国现存的最大园林,一份世界的文化遗产,在他的挥指间诞生了。
于是,306年后,我,一个普通的子民随着同样也是普通的人流,悄然涌进了避暑山庄的大门,去领略它的秀丽和积淀的内涵。
这个占地564万平方米的皇家园林,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个部分。取自然山水之本色,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每部分独立成章又有机相连。
从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进入就是宫殿区。迎面就是最主要的宫殿“正宫”。这是皇帝处理政务、军机的所在。康熙、乾隆每年约有半年时间在这度过。在这里举行各种庆典,商量国家大事、接见外交使节、安抚蒙古贵族。清朝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定夺。因此,避暑山庄也成了北京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想当年,康熙和乾隆爷在这宫殿里是何等的神采飞扬、颐指气使、傲视天下。
随着乾隆的驾崩,大清王朝日渐衰落,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各国列强不断入侵,避暑山庄成了避难所。咸丰、同治、慈禧先后为避战乱躲进了这世外桃源。1860年就是在正宫后面的“烟波致爽”殿,咸丰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在“烟波致爽”殿的后面有二个跨院,东院住慈安东太后,西院住慈禧西太后。就是在这个西跨院里,慈禧策划了“辛酉政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拉开了她垂帘听政的帷幕。在导游的嘴里听到这么一段传说。西跨院有一条走廊和一个边门与正宫相连。当年,咸丰帝在正殿召见军机大臣时,慈禧就是站在这边门外偷听到咸丰已对她有戒备之心,。于是,连夜派心腹太监进京,召集恭亲王等亲信在西跨院商量了对策,从而发动了“辛酉政变”。我们一行也好奇地凑过去看一下,听一听,结果可想而知。事情的真伪无从查考也无须查考,慈禧最终主宰了大清的命运就是事实。
在山庄里皇帝的生活也是穷奢极侈。据导游讲,乾隆在山庄每天喝的茶是从荷叶上收集的露珠。乾隆要吃鲜荔枝,为了保鲜用蜂蜜把荔枝浸泡起来,然后,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从福建送到山庄。乾隆做七十大寿,全国的督抚、大员纷纷赶往山庄送礼。在古碑口外,当时送礼的大车就三万多辆。这是一种何等空前绝后的盛况。
游完宫殿,我们乘观光车游览山峦区。车一进入山口凉风就阵阵袭来,茂密的树林间不时有梅花鹿出没。见我们车来也毫无惊慌之色,想必也是见多识广习以为常了。车往深处高处而去,时不时惊起密林中的鸟鹊,令人心旷神怡。最让我惊叹的是山庄的植被,密密麻麻厚厚实实,就如一条硕大的绿被覆盖在山坡,即便在这山间伏有千军万马也会因为绿色笼罩而不露声色。以前作文时也曾用过葳蕤、葱茏这样的形容词,看眼前的密林这样的形容显然相形见绌,只有深沉、厚重才能说明其一二。山上温度适宜可人,空气清新怡人,是天然的氧吧。有同事戏说把这空气压缩进易拉罐制成商品,销路肯定不错。我说广告词我都想好了??你见过康熙乾隆吗?没有。但是,你可以和康熙乾隆共呼吸。谈笑间,观光车已然到站,一看时间我们已经在山上转了40分钟了。
策马木兰围场
看过《还珠格格》的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镜头:头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隐藏在密林深处,口含木制的长哨,吹奏起雄鹿求偶的叫声。雌鹿闻声而来,雄鹿为求偶而至,其他野兽为谋取一顿美餐也纷至沓来。时机成熟了,埋伏在周边的皇上、王公贵族跃马扬鞭、张弓搭箭开始了狩猎。这境头就是在木兰围场拍的,它就是历史真实的复制,清朝皇帝当年就是木兰围场这样狩猎的。
从承德到木兰围场有100多公里,我们早上8点驱车前往。一路风尘一路颠簸。车窗外,平原处种着大片的玉米,间或夹杂着小块的向日葵,在绿色中涂抹了些许金黄。山坡上植被稀疏,满眼是裸露的山岩,仿佛在倾诉塞外千万年来的沧桑。路旁不时有大块的宣传牌掠过,上书“把绿色送给北京,把风沙挡在承德。”这让我有点纳闷,就凭这大片的玉米和裸露的穷山?
车在行进中,导游在喋喋不休地介绍。木兰围场是满语和汉语的混称,“木兰”在满语中就是“哨鹿”的意思。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下令建立了木兰围场。整个围场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地处河北和内蒙古的交界处,经过这几年的开发,现在有塞罕坝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景区、五道沟风景区、红山洼草原景区、狩猎场5个风景点。我们的行程是观光塞罕坝森林公园和领略御道口草原风景。
2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塞罕坝。塞罕,在蒙语里就是美丽的意思。这确实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的车一进入森林公园,司机就闭了空调招呼我们打开车窗,一股股沁人的凉风扑面而来,令混身的毛孔都陡然收缩起来。满脸倦意的我们立马神清气爽起来。窗外,山峰高耸,林木参天,越往高处越见凉爽,林木也越见高大茂密。我们的车就像一叶飘浮在绿海洋中的小舟,起起伏伏扶摇而上。这会我才醒悟“把风沙挡在承德”,说得就是塞罕坝这一道绿色的屏障。
导游告诉我们,塞罕坝有林地110万亩,其中人工林86万亩,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衫。人工林是1962年由100多名大学生和200多名工人,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塞外高原开始艰辛创业的。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把过去“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变成了“放眼皆绿色,禽兽怡其间”的茫茫林海,为北京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那些创业者始终默默坚守在林区,他们是“献了青春献一生,献了一生献子孙”。听了导游的讲解,不由人不对他们肃然起敬。
穿过塞罕坝就到了御道口草原。草原曾经是我心目中的梦寐和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让我遐想涟涟心驰神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编织过我心中的诗意和指点江山的豪情。现在,当草原一览无余地铺陈在我眼前时,我却是出奇地平静,没有丝毫的澎湃和激荡。遥望,正面目穷处是蒙古高原,山势平缓坦荡,张扬着优美的曲线,茵茵绿草就像一条厚实的绒毯轻柔地覆盖在山峦上,偶尔有星星点点的树影点缀,就似在绿绒毯上跳动的音符。左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一直向前延伸、延伸直到和天际融为一体。我就如阅读一篇挥洒有致,跌宕起伏的美文,读着读着就醉了。
直到同伴招呼我该上马了,我才回过神来。给我准备的是一匹枣红马,牵马的是一个20左右的小伙,天生一头略微卷曲的黑发,长年的高原风霜把他的脸锻打得黝黑发亮。我递给他一支烟,他憨厚地笑笑接纳了。在他的牵引下,马踏着碎步走向草原的深处。
第一次骑马,心里慌兮兮的,马一颠一颠,我一耸一耸,总有时刻要被颠下去的危机感。我紧紧拽住马缰,死死夹紧马肚。那小伙肯定是看出了我的狼狈相,安慰我说:“有我在你放心好了。”经过一段跋涉,我有点放松了,马儿似乎也听话了,这时我才敢抬眼四顾。看见同伴骑在马上也是战战兢兢的模样,用照相机定格了他们的“丑”态。
学会了走,我又想着跑了。想蒋大为唱的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那是多么地迷人。我叫小伙松开缰绳自个骑,可那马根本不听我指挥,不是呆站着就是低头啃草。小伙在一边也笑了,说我拉着跑吧。于是,他在前面拉着缰绳跑,马儿也撒开四蹄奔跑起来。我照小伙告诉我的要领,蹬紧马蹬,随着节奏一起一伏,终于领略到了些许骏马驰骋的味道。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美丽的塞罕坝、辽阔的草原,憨厚的小伙,我们终于要告别了,但你们将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