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里的心
导读简单美好,从没想过自己的学校有多么小,多么旧,单纯得连忧患意识都没有。那时也有抱怨,抱怨沙池边上的树总掉下来那么多叶子,抱怨花坛里的杜鹃总惹来那么多大的黑蝴蝶......
爸爸送我上学已有一段时间了,之前无论走路或是骑车都不会经过的那条路,原来有不一样的风景。每天早上,我都看到好多辆土黄色的背后喷着黑烟的校车堵在并不宽阔的十字路口,车上,路上都是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前两天还讲起那栋由工厂变为酒店的楼,爸说工业用地到商业用地的转变会给楼的主人平添很多财富。就在这栋楼所在的园区里,有两三所私立学校。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的私立学校往往比公立好,但在中国除非是私立贵族学校,否则一般的私立学校质量平平。我们常常被堵在这儿,可能只是一分钟。我看到那些小学生在拥挤吵杂的人车队里有说有笑,他们没有等红绿灯的烦躁,没有捂鼻皱眉以表示对校车废气的愤怒和抗议,只是一脸笑容跑进那个更狭小拥挤的学校,然而,那似乎就是他们心里无穷广阔的快乐天地了。
我想起了自己上小学时的那些日子,简单美好,从没想过自己的学校有多么小,多么旧,单纯得连忧患意识都没有。那时也有抱怨,抱怨沙池边上的树总掉下来那么多叶子,抱怨花坛里的杜鹃总惹来那么多大的黑蝴蝶......现在进了高中,我的抱怨好像变了:为什么学校只有两个饭堂,怎么装得下3000人?为什么学校只有一个400米操场,运动会哪哪都是人,连个透气的地方都没有......我相信这些抱怨都是正常的,否则,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的学校不会越变越大。四方围墙,逐渐理直气壮地向外扩张。是的,学生身体在一天天在壮大,这无疑需要扩大校园面积来满足他们的日常活动,但这只是答案里无关紧要的皮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成长的心灵趋于独立,也趋于孤单,我们需要空间上的距离来安置无处不在的孤独感。不是因为空间距离而感到孤独,而是我们拥抱着孤独渴求着距离。光是身体上那点变化算得了什么?不过是长高了一点,不过是长壮了一点,若将同样的人数甚至更少的人放在与小学校园同等大小的地方,我们必定会感到致命的拥挤与压迫以及失去自由的愤怒和厌倦。那么,心灵到底是什么呢?它在人的心脏里还是在人的大脑里还是在人的毛发人的血液人的呼吸里?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心灵是贪心的强权的,在我渐长的年岁里一次又一次要我挥霍物质来满足它,要我再跌倒的教训里痛苦的眼泪中搜索情感的答案来安慰它。我用尽努力顺应着我的心灵,而它又用尽努力改变着我努力的方式。它使我独立,独立着感受孤单,是所谓强大,是所谓完善。过去,生气难过的时候走到小朋友们最多的沙池里拾起一把沙狠狠地甩向前方,眼泪就干了。现在,我们拼命地躲避人群,只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自己思考,不愿听到哪怕是从很远地方传来的微弱的聒噪。是的,我们不再容忍在狭小的空间里混杂地错误地理解和被理解,我们要求更大的独立空间成全、固守心灵的神圣。岁月不知疲倦的催化好不容易使人知识见闻增长了,生活阅历丰富了,但同时也让人的心灵在孤独的洗礼中强大了。这里的孤独,是人生长到必然历史时期的代名词。
我是否可以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爱情?年少时不必摩擦爱情的火花,是因为心灵还没有学习长距离的孤独,与谁都一样友好,与谁都一样亲昵,一颗草莓糖即可陪同浪迹天涯。唯有当我们真正长大了,心灵已然被孤独轰轰烈烈地煎熬过,仍能找到熟知自己心灵里每个跳动情愫的知音时,那才是我们值得确定的时刻——他就是共度一生的伴侣。因为难能,所以可贵。爱情应当这样可贵。
人生的围墙,越来越宽。
心灵的脚步,渐行渐远。
应当怎样做——去守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