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墙
导读想想爷爷那时候,他真行!这三米高的大围墙要用多少石头才垒得这样高这样长,那石头都是从村西的山脚下一块一块地装驮子运回来的,再一块一块地垒起来的。
老家的土墙有百年之多了,院子里的老土房早已经拆掉了,现在一间都没有剩下,剩下的就是院子四周围的老土墙。我们家院子大约有二亩地那样大,整个院子都用这老土墙圈起来。老土墙也不都是完全用土垒的,其实就是石头墙,用黄土和石灰和泥把石头垒起来,垒的有三米高。土墙的东面、西面和北面都是临村街的。这土墙还是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垒起来的,大概在上个世纪初的前后,也就是一九OO年左右,爷爷置办了这份产业就把它圈起来,开了大车店,自此以后赵家店的名字传遍了京西,南来北往的驮队和拉脚的把式都知道要住店就住赵家店,特别是赶大车拉脚的。院子里的土墙上都有方洞,洞里有木桩,是用来拴牲口的。我一看到这些方洞就好像看见了当年爷爷开大车店的情景,当然我没有真正看到爷爷开大车店,因为那毕竟是解放以前的事情了。
北面临街的那段老土墙是最长的,得有五十多米长,小时候我经常在这段墙头上跑和玩耍,很多的时候骑在墙头上看村街上的风景,看生产队的马车一辆辆从街上过,大车拉的是什么,奔西边走的马车拉的是玉米,是要拉到场院的;奔东边走的马车拉的是桃子,桃子是送往城里的水果批发站的。黄昏时刻我骑在墙头上看村街上走过收工的人们,看了半天,等了半天,也不见母亲的身影,母亲下地干活总是很晚才回来,她是小脚,走路很费劲,腿又有关节炎,腿疼加上脚疼,从村东边的田野里走到家需要很长时间,别人都到家了,她还在半路上,还没有走到村边儿呢。我骑在土墙上肚子饿得咕咕叫,每天都是这样。
老土墙虽然很高,但我在墙头上跑并不感到害怕,因为墙头上的每个地方我都相当熟悉,我知道该怎样下脚,哪里该走,哪里可以跑,就是墙头上哪个地方平坦,哪个地方不平坦,哪个地方长着草,哪个地方泥土有些松软,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要不怎么敢在墙头上跑?毕竟有三米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小时候看着那高高的土墙倒不觉得有多么高,现在却感觉它真的是很高,再也不敢上墙头了,看着那高高的老土墙心里就发憷。
老土墙的西北角十三年前塌了,第二年我盖门面房的时候顺便把它修缮好了,对大墙的有些地方也进行了修补,所以现在还基本完好无损。总想把老土墙好好修缮一下,但总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情,要修就得大修,把里外墙都抹上灰,墙头也要全面修补,就等于给老土墙穿上一层新衣,这个工程还是不小的。村里的熟人对我说:你还不重新垒砖墙?我说:这个工程就更大了,那得需要多少砖啊!有的街坊对我说:不用重新垒砖墙,抹上灰,这土墙结实着呢!再过一百年都没事。我听了很高兴:垒什么砖墙?修理修理挺好,要不工程真的是太大了,比盖几间大房子工程都大,经济上承受不起。
想想爷爷那时候,他真行!这三米高的大围墙要用多少石头才垒得这样高这样长,那石头都是从村西的山脚下一块一块地装驮子运回来的,再一块一块地垒起来的。爷爷创业留下的这份家业,这老土墙,经历了一百年传到了我们的手上,作为爷爷的子孙,我决不能让老土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倒塌,要让老土墙结结实实地屹立在我的故乡;因为这不仅仅是普通的土墙,它也是爷爷为我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啊!
2010-12-8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