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钓鱼

钓鱼

2013-10-23 12:41 作者:嘉乐 阅读量:2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钓鱼并非只是为了吃鱼。钓鱼的过程往往考验一个人是否有耐性。渐渐有了耐性的钓鱼人,在钓鱼过程中收获最多的也许是钓到鱼时收获的喜悦,或者是面对山水自然而怡然自得的悠闲心情。

我是个热爱钓鱼的人,小时候从能拿动鱼杆就开始钓鱼,直到中专毕业。毕业后,为工作和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再拿过鱼杆。

记忆中我会钓鲫鱼,浮水鲷,乌鱼。

提起钓鲫鱼,脑海就浮现一幅美丽的图景。一个夏天的早晨,大地仿佛刚从梦中醒来,在一片绿色的稻田中间躺着一条明净的河流,周遭一片寂静,偶尔有早起的鸟儿飞过,清脆的鸣叫,才让人意识到新的一天到来了。我和父亲已经拿着鱼杆,伫立在河边垂钓。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浮子,突然浮子全部浮了上来,我猛拉鱼杆,一条半斤重的鲫鱼钓了上来,我惊叫着把它放进浮在岸边的鱼蒌里,鱼蒌里已经有十几条鲫鱼,它们嘴里不停地吐着气泡。就在这时父亲那边也有鱼上钩了,父亲叫了我一声,“乐乐,快看!”我见到父亲正在拉鱼杆,明显是一条大鱼,鱼杆都弯成了一张弓,父亲没有使劲往上拉,而是慢慢往岸边拖,最后筋疲力尽的一斤多的鲫鱼被拖了上来。过了一阵,太阳东升,只有几分钟就显出它的强大威力,让人浑身湿透。我和父亲开始收拾钓具,骑着当时流行的飞鸽牌自行车,慢载而归。

钓鲫鱼是把带鱼饵的钩放入水底,主要目标是在水底活动的鱼类,除常见的鲫鱼外,还可以钓到鲤鱼,甚至有时能钓到泥鳅,螃蟹等。钓水面活动的鱼我会两种。一种是江南常见的一种叫浮水鲷的鱼,我们简称它鲷子。故名思意,浮水鲷总是浮在水面,靠捕食在水面活动的各种昆虫而得名。钓鲷子时,用的鱼线要极细而又有强度。极细是为了下钩后,鱼线能浮在水面,鱼线的浮力能支撑住上了饵的鱼钩,让饵也浮在水面,吸引鲷子上钩。要有强度是因为鲷子尽管体型小,一般单重30克左右,但也有较大的鲷子单重达200克,没有一定强度钓不起它。钓鲷子时要眼明手快,看到水面有浮水鲷的身影,或者可能是它产生的波浪,就立即下钩。因为它游动的速度极快,一转眼它就到了视线之外,同时鲷子的耳朵十分灵敏且有抢食的习惯,所以一般下钩在它所处位置的方圆半米以内它都会上钩。见浮水鲷上钩后要立即拉起来,如果太慢,它发觉食物有诈,会迅速吐出鱼饵逃走。鲷子在水面活动范围很大,为了取得更多食物,它在水面四外游荡。因此钓鲷子要不停换位置,要想钓更多的鲷子就要在岸上勤走动,观察鲷子在水面的活动情况,发现有鲷子立即下钩,属于有的放矢。钓鲫鱼不同于钓鲷子。钓鲫鱼是选定一个恰当的位置定点下钩,根据水底鱼的活动习惯,下钩地点通常是“冬钓深潭夏钓浅滩”。钓鲫鱼的最佳时间是“早钓太阳红,晚钓鸡上笼。”,这两个时段是水底鱼活动最频繁的时段。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想钓到更多的水底鱼要求能沉得住气,要在一个位置耐心等待,从这种意义上讲钓鲫鱼属于“守株待兔”。

钓水面活动的鱼类,我还会的一种是钓乌鱼。乌鱼是江南最凶猛的鱼类之一。它捕食比它弱小的鱼类和各种昆虫,也吃青蛙,在饥饿时甚至捕杀同类作为食物。乌鱼夏天喜欢浮在水面晒太阳,这时是钓乌鱼的最佳时间。乌鱼因凶狠而有抢食的习惯,上钩很快,让人感觉是在一瞬间。乌鱼是鱼中的猎手,它善于隐蔽和伪装,常常躲在水面的水草下只露出头部。它在不隐蔽的水面吃到食物后总是迅速躲到有草的地方或沉入水底。作为水中猎手,它的听觉和视觉很灵敏,人在岸上稍有动作,它就发现了,随即逃走。因此钓乌鱼要注意两点,一是动作要轻巧,观察要仔细,要做到在被它发现前将鱼饵送到它嘴边,二是上钩后要马上收线,以免乌鱼冲进草丛逃走。钓乌鱼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乌鱼的警觉性高,往往拿着鱼杆转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但它的体型大,如果钓到一条较大的,一般都有一斤以上。由于天热的时候乌鱼才容易被发现,所以钓乌鱼要不怕晒。我顶着烈日钓乌鱼,一个夏天下来,几乎变成了非洲人。乌鱼也是生命力极强的鱼类之一。在干旱时,因为水浅,别的鱼都死了,乌鱼就能在有一点水的泥里活几个月。传说村里有个农家,有一年在春天耕水田时,不小心耕出一条几斤重的乌鱼。整个冬天水田是没有水的,它在没多少水份的泥里活了一个冬天!

钓鱼并非只是为了吃鱼。钓鱼的过程往往考验一个人是否有耐性。渐渐有了耐性的钓鱼人,在钓鱼过程中收获最多的也许是钓到鱼时收获的喜悦,或者是面对山水自然而怡然自得的悠闲心情。

令我伤感的是,最近一次回老家,在曾经的江南鱼米之乡,居然找不到一处能钓到鱼的地方。那些我儿时钓鱼常去的河流、堰塘,要么被污染了,发出阵阵恶臭,要么被现代的捕鱼工具---电瓶清洗过,不光杀死了大鱼,连鱼种都不放过,过度捕捞让水面只剩一片死气沉沉。

何时才能找到童年钓鱼的乐趣呢?

相关文章关键词

《钓鱼》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