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晕之痛

晕之痛

2013-10-23 18:18 作者:嘉乐 阅读量:25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乘车坐船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因为它缩短了两地的距离,节省了时间,可是对那些晕者来说,无疑是经受了一场难以忍受又难以言说的灾难,不晕者难体会其痛苦,且难以理解。作者将晕车之苦写出来,希望不晕者对晕者能有所体谅。

不晕车者在公汽上碰到晕车者,起初表现出同情,当看到晕者禁不住呕吐时,就开始厌恶,有的甚至深恶痛绝。实际上,晕者所承受的痛苦,比起给不晕者带来的不快,那简直是天壤之别,晕一次车如大病一场,甚至象死了一次。

首先晕车者在身体上备受折磨。车一开动,他们就感觉进入了一个密闭空间,因供氧不足而感到胸闷,车子稍有颠簸就开始头晕。车子加速或减速会象催化剂一样加重胸闷和头晕。随着乘车时间的延长,胸闷和头晕开始越来越严重,象海浪一样,一浪比一浪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晕浪。头晕到一定程度,晕车者就想睡觉,为了抵抗晕的折磨,他们歇尽全力让自己处于睡眠状态,他们坐车易睡着就是这个原因,实际上胸闷和头晕在半睡半醒间依然不会停止。接下来的晕浪让晕车者胃部翻江倒海,肠胃里的食物慢慢上移,呕吐的恐惧侵袭他们的大脑。在呕吐前夕晕车者变得十分脆弱,周围环境的任何刺激都会诱使呕吐提前。比如邻座的大声喧哗,吸烟者吐出的烟气,车子突然刹车等等。如果受到刺激或者又一股晕浪袭来,晕车者胃部突然痉挛,食物猛向食道方向上涌,口中先流出一点清水,因预感呕吐不可避免,会紧张得出一身冷汗,然后呕吐物如开闸的洪水,从喉咙喷出。突如其来的“疾流”,大部分从口中吐出,也有部分来不及从口中释放而抄捷径从鼻子流出。在这一刻,晕车人因口鼻不空而窒息,鼻子受到冲击,鼻子一酸,流出眼泪。也是在这一刻,他们胃部在猛烈抽搐,呕吐物上涌时,沿途冲击食道、喉咙、口腔、鼻子,加上严重的窒息让晕车者无法直起身体,他们努力弯下腰,试图减轻痛苦。头一阵吐完,松一口气,慢慢直起身,但下一个晕浪会在短时间重复这痛苦的全过程。肠胃里的食物清空后会接着吐黄色的胃液,到最后没有东西吐,干呕的感觉让人更难受,多次呕吐后几乎脱水的虚弱身体,痛苦的下弯幅度更大了。长时间乘车,吐空肠胃后会因肌饿而感到心慌,不敢吃东西只能喝点水,过一阵这点水也要吐出来。在每次即将或者正在呕吐时,晕车者感到痛不欲生,感叹上天不公,与其给他们晕车的躯体受罪,不如不要让他们来到这人世间。直到下车那一刻,晕车者才感觉重生了,但身体依然虚弱,脸色发黄,说话有气无力,唯一想做的事是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感觉晕车的经历有如死里逃生,就变得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

其次是晕车人在精神上也受尽煎熬。上车前他们因没有办法抵抗晕车而感到无助,象正被恶魔追赶又还没有被追上一样,被恐惧笼罩,想摆脱又力不从心。在内心深处,他们因不能和常人一样享受旅行的快乐而自卑。女性晕车,在某种程度上因女性本来就有柔弱的一面而被社会理解。如果男性晕车,就成为人生之大不幸,在旅行中不能照顾妻儿老小,往往是自身难保,尤其尴尬的是被不理解的人当场质问:“是不是个男子汉?”。

晕车者起初总是相信药物或者朋友介绍的土方。药物对轻微的晕者有一定作用,但对严重的效果不大。晕车药有镇定作用,会麻醉人的意识,往往让严重的晕者在呕吐前没有预感,一不小心就弄到别人身上或车上,这时他们不仅要承受呕吐的痛苦,还要承受他人的责骂。朋友介绍的土方有在额头擦风油精,把桔皮放在鼻子下,肚脐眼上贴膏药等等,这些土方同样只对轻微的晕者有效。轻微晕者通过吃点药或者多坐几次车煅炼,确实有变得不晕的。这些人把自己的经验得意地告诉严重晕者,严重晕者实际上早就试过了,说还是没有用,这些人就怀疑他们没有信心,不够坚强,坐车太少等等,脸上流露出不屑的神情,对严重晕车者来说,这时心情糟糕透了。

医学专家认为晕车是内耳前庭器官对不规则运动的适应能力差造成的,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前脑和后脑不平衡造成的。尽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愈晕车。晕车人叹息,怎么就没有一种有用的药呢?如果有,多少钱,都愿意付的!无奈之余,晕车者经多次折磨后开始变得现实,接受晕车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求治愈它,但求摸索出一些减轻痛苦的办法。

据我所知这种办法有两种。一个是上车后将头向下低,头部与上半身垂直,使头部与车子开行方向保持平形,车子加减速时前脑和后脑就不会随着惯性前后摇晃,前后脑不平衡感减轻,晕车相应减轻。另一个是上车把耳塞戴上,眼睛闭上,这样内耳前庭器官对“在车上”的感知降低,也能减轻晕车。

期望早日出现一种治愈晕车的药,也期望社会大众对晕车人的理解,他们破坏了车上的环境,但他们实在是迫不得已。特别是那些不远千里外出打工的晕车人,更需要他人的理解,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雨亦奇

相关文章关键词

《晕之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